合肥新能源利用渐入佳境

03.08.2015  19:09

  炎炎夏日正值用电高峰,在传统发电方式之外,一批清洁而环保的新能源,利用大自然资源,为合肥能源使用注入“新鲜血液”。7月31日,记者跟随市人大组织的庐州环保世纪行采访组,实地探访了我市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利用情况。我市充分利用和推广太阳能光伏、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节能减排的“绿色发展模式”,力促创新转型升级。

  太阳当空照渔光互补大有可为

  采访当日上午10点,烈日当头,气温很快攀升至37摄氏度。在肥东县石塘镇浪波塘,成片的蓝色电板引人瞩目,这些方形板块由支架支在水里,远远望去,1200亩的水面上,蓝色的板块与绿色的荷叶互相辉映,十分壮观。这是装机容量达40兆瓦的石塘镇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蓝色板是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在炎热的天气下,充分吸收太阳光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再通过变电装置输送到电网。

  肥东县的年平均日照在2100小时左右,具有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空气纯净透明等特点。该项目于去年11月开始兴建,今年8月初运行。运行后,年发电量可达4000万度。

  可是,光伏发电板为何要装在水上?据合肥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建在池塘中,可以最大程度节约土地,实现立体式开发,也就是说,水面上能发电、水面下照常养鱼,不仅互不干扰还能互相促进,还能带来一定的观赏效益和经济效益。

  大风呼呼刮“风车”年发电数亿度

  在巢湖市槐林镇周边山岭,有许多缓缓旋转的“风车”,行走巢湖岸线,这些“风车”形成了美丽景观。这就是远景巢湖风电场项目,周边山岭共有90多个“风车”,它们将风能转化为电能。

  然而,这些“风车”的个头并非远看的那么小,转速也不是那么慢。记者来到山顶才发现,这些“风车”其实高达80米,三幅巨型扇叶旋转速度远比在山下看到的快,在“风车”下不时能听到“呼呼”的风声。

  风力发电无污染、可再生,最大的优势就是清洁环保。在我国西北地区,由于自然地理因素,当地风速很大,风力发电被广泛应用,而巢湖市位于华东地区,为何也能适用风力发电?据远景能源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在巢湖运用的是“低风速风机”,它是针对当地的自然特点而设计,发电利用率也一样较高。一组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每台风机的单机容量是1.5MW,一期于2013年12月发电,共发电超过1.4亿度,二期自去年10月以来发电0.8亿度。

  “巢湖风电场项目是合肥市第一个风电项目,对于优化合肥能源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有重要意义。整个400MW风电场全部建成后,每年可提供8亿千瓦时的上网电量,能为合肥及周边城市提供源源不绝的清洁能源。”项目负责人表示。

  地下藏热量“智能热泵”四季调温

  如果说,太阳能和风能是合理利用大自然的恩赐回馈人类的话,那么你所意想不到的地下资源也能造福生活。

  7月31日下午4点,天气十分炎热,可在科学岛科学家园小区内,高达20几层的住宅楼外立面没有一台空调外机,难道这么热的天气都不开空调吗?原来,该小区运用的是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通过热泵向地下储热和排热来实现“冬暖夏凉”。

  记者实地体验了小区的几户家庭,室内保持在26~27摄氏度之间,气温十分舒适。这套系统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据科学岛基建办负责人介绍,地源热泵技术是利用地源热泵机组通过埋设在土壤中的传热管及管内流动的循环水与大地换热,从而实现建筑物室内空气调节。“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概况,那就是‘夏季吸热储热,冬季取热放热’。夏天用热泵抽走热量排放在土壤里,冬天用热泵提取热量对屋内进行供暖。

  地源热泵技术经济又环保,在欧美国家得到了大量运用。家家户户无须装空调,靠中央空调就能调节温度。用户所交费用不高,该小区住户每年交18.57元/平方米,就能冬夏两季使用,十分经济实惠;更重要的是,该项技术环保低碳,它能大大减少空调外机的热量和氟利昂排放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比传统的空调节能近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