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排水办:这次“看海”因雨太急

29.07.2014  16:09

面对短时强降雨,一切显得那么猝不及防, 合肥 多处下穿桥被淹,老旧小区严重积水,有市民戏称合肥再次启动“看海模式”。自嘲之余,不少市民提出质疑,这么多年,合肥进行了多次内涝点整治,排涝能力怎么就不见长进?对此,合肥市排水办有关人士称,不是没长进,而是雨太急,合肥市将把排涝能力提升至“3—5年一遇”,但这依然不足以应对前天这么急的雨。

为什么屡屡“看海”?

合肥排涝能力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处中上水平,积水主要因雨太急太大。—— 合肥市排水办综合科科长李传明

2012年8月份,合肥市政务区等局部地区曾遭受短时大暴雨,多处积水严重,众多车辆涉水。在极端天气面前,合肥市不缺少经验和教训,为什么这次会情景再现?

合肥市排水办综合科科长李传明告诉记者,按照建设标准,从2010年起,在一般降雨量的情况下,合肥市二环以内道路在雨停后一个小时内可基本排清积水。排涝能力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处于中上水平。 “但确实还不足以应对27日的强降雨,一个是降水量大,再一个是周边外水汇入。

据介绍,每年的6月、7月、8月是合肥的主汛期,城市局部内涝现象多有出现,一般大雨时,每个下穿桥都有专人看守,在道路积水超过25厘米时,采取封路等措施,“可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一是因为雨下得急,视线受阻,很难判断,再就是附近雨水往低洼处汇集,积水速度太快,来不及反应。

雨大只能坐等被淹?

合肥排涝能力将提升至“3—5年一遇”,即便如此,也很难应对前天这么急的雨。——合肥市排水办总工程师赵德平

既然积水是因为雨大且急,那么再遇这种短时强降雨,合肥是否只能束手无策?

合肥市排水办总工程师赵德平指出,欧美发达国家排水系统的设计标准较高,除了雨水排水系统外,一旦出现强降雨,地下蓄水池、停车场甚至运动场等都可以作为临时的调蓄场所。相比之下,国内城市排涝标准普遍要低很多,美国纽约是“10至15年一遇”,日本东京是“5至10年一遇”。而合肥市的管网、箱涵等排水系统的口径目前虽已提至“1.5年一遇”,却仍是“小马拉大车”。

赵德平告诉记者,目前,合肥地下大型管网提标规划已通过有关部门审批,排涝标准将由“1.5年一遇”提至“3——5年一遇”,下穿桥等重要节点有望提升至“20年一遇”。但即使提升,也很难应对前天这么急的雨。

此外,合肥市计划在城区范围内兴建11座雨水调蓄池,老城区3座,分布于杏花公园、包河公园、逍遥津公园,有望明年开建。

能否提前及时预警?

目前多通过短信预警,但因审批等,影响效果。正在筹建的公共预警平台,将尝试通过广告牌、电子显示屏发送。——合肥市应急办相关负责人

事前预警可以最大程度减小城市内涝带来的危害。记者从合肥市应急办了解到,目前,该市应对紧急状况,多通过发送手机短信,可短信内容需层层审批,再加上运营商接收编辑转发,程序较为复杂,覆盖范围有限。

我们正在积极筹建大型公共预警平台,项目还在申报。”合肥市应急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建设的大型公共预警平台将不局限于手机短信及媒体,有望包括户外广告牌以及电子显示屏,覆盖人群更广。并且,该平台将尝试做到区域性精确发送,“比如这次强降雨集中在老城区以及瑶海区、新站区,一旦有车辆或行人进入这些区域,我们的预警平台就会自动发送短信提醒。” 

回访) 积水退去 愁容难消

前天的暴雨,让合肥东一环、东二环等下穿桥、路面严重积水;戴安路桥、铜陵一村等小区一片泽国。一天过去了,积水有没有退去?居民家中是否还有困难?被水浸泡的 汽车 能否定损?昨日,新安晚报、 安徽 网记者专门进行了回访。

积水已退去

地点:长江东大街下穿桥、东二环等

昨日上午10点多,记者再次来到东一环路与长江东大街交口下穿桥,前一天一米多深的积水早已退去,除了路面及护栏上还存有部分淤泥外,交通全部恢复正常。

记者乘车从东一环由南向北行驶,途经长江东大街、长江东路、戴安桥巷、明光路等暴雨积水点探访发现,路面已无积水,道路全部恢复畅通。同样,在暴雨当中积水严重的北二环与东二环交口、东二环各下穿桥、芜湖路、铜陵路等路段,交通也恢复了正常。

担心再被淹

地点:安徽大市场、戴安桥巷

暴雨致使安徽大市场300多商户共460余间商铺进了水。商户李先生告诉记者,当天他们清理完了积水。昨天,他和帮工已将被水泡过的衣物进行晾晒,准备合适的时候降价处理。

记者了解到,大市场的商户每年都会通过物业买财产保险。“差不多10万元的货物买100块的保险。”李先生说,今年也巧了,物业没上门催,他们就将此事耽搁了下来,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昨日中午,记者赶到戴安桥巷,看到积水已退去,但被积水冲来的泥沙、垃圾等还有部分堆在路边。对于戴安桥巷,很多居民都有话要说。“几乎一下暴雨就积水,2010年和2012年下大雨时,也都淹了。”一名居民说,每年都有人来疏通下水道等设施,“其实应该垫高路面,因为这边地势太低了。

多无涉水险

地点:多家4S店

陆先生的车在暴雨中被困长江东大街下穿桥下,他和妻子弃车逃出积水。昨日下午,记者再次联系他,了解汽车的维修情况。

陆先生妻子告诉记者,他们的车没买涉水险,如果发动机坏了,就报不了这部分的维修费用。“好在检查后,说发动机没受损,但维修要半个月。至于维修费,还在定损当中。

记者从多家4S店了解到,目前已陆陆续续接收了一些暴雨中的受损车辆,“最严重的就是发动机进水后,车主再次启动发动机,造成发动机损坏。但是这些车主大多没购买‘涉水险’,所以发动机的损坏,只有车主自己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