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我市上半年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速

18.07.2014  13:05
    近日从市人大常委会政情通报会传出好消息,今年以来,在宏观经济形势复杂的大背景下,合肥坚持稳中求进,突出改革创新,上半年多项经济指标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增速保持在“两位数”。尤其是上半年投资增长速度达19.3%,财政收入增长21.2%。多项经济指标总量及增幅都迈入全国省会城市“十强阵列”,交出一份经济社会发展亮眼的“期中答卷”。
    增速更快 主要指标争先进位
    当前,世界经济已由国际金融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转变为“深度转型调整期”,但在合肥,经济发展强劲势头丝毫不减。初步预计,上半年,全市完成投资2731.2亿元、增长19.3%;规上工业增加值1030.1亿元、增长12.7%,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303.9亿元,增长 22.1%;财政收入472.8亿元、增长2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1亿元、增长2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6.1亿元、增长 13.3%。
    1~5月,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合肥投资总量居第3位、增幅居第11位,其中工业投资总量居第2位、增幅居第8位;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居第10位、增幅居第2位;进出口总额居第9位、增幅居第16位;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居第9位、增幅居第2位。
    产业更强 转型升级效益凸显
    预计上半年,全市累计完成工业产值4098.6亿元,超过2010年全年水平,同比净增403.5亿元,实现增加值1030.1亿元,增长 12.7%。六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2600.6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63.5%,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658.6亿元,增长14%,高于全部工业1.3个百分点。
    在产业转型升级大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再次擎起“大旗”,充当“创新主力军”。预计上半年,完成产值1141亿元,增加值303.9亿元、增长22.1%,领先全部工业9.4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47.4%,其中,平板显示及信息产业、光伏及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61.8%和82.8%。
    “钱袋”更鼓 财税收入大幅提升
    财政收入和税收是反映地方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今年上半年,全市财政收入增幅高于全省10个百分点,在全省占比提升1.9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幅高于全省14.3个百分点,在全省占比提升2.5个百分点。税收收入累计完成437.1亿元、增长23.2%,高于财政收入增幅2个百分点,占财政收入92.4%,提升1.5个百分点。
    据统计,全市纳税500万元以上企业过千户、达1050户,同比增加173户,纳税330.6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69.9%。1~6 月,房地产业税收102.9亿元、增长50.2%,金融业税收51.1亿元、增长29%,企业所得税105.3亿元、增长26.4%。前5个月,全市实现工业利润143.3亿元、增长19.7%,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9.9个和6.6个百分点;有34个工业行业实现盈利,27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企业亏损面为11.2%,下降14.4%。
    社会更安 民生“给力”群众幸福
    一笔笔开支惠及群众生活,一串串数字彰显惠民实效……做大“财政蛋糕”,切实惠及民生。在“真金白银”的民生支出背后,社会和谐安定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今年上半年,全市民生支出250.6亿元,增长37.3%,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为83.4%,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我市按照“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的原则,全面实施“33+14”项民生工程,截至6月底,省定33项民生工程各级财政到位资金55.6亿元,到位率80.7%。大力实施就业促进工程,新增城镇就业6.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4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0.5万人。
    社会保障对象尤其是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优先保障。今年,我市继续稳步提高各类社会保障对象待遇水平,市区企业退休人员每月人均养老金提高到 1872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82元,增长10.8%。市区城市低保和被征地农民每月养老金从410元提高到460元、增长12.2%,农村低保从 1650元/人·年提高到1800元/人·年、增长10%,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从280元提高到320元、人均增加4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