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成功获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 绿色发展迈上新征程

07.02.2017  10:03


  近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合肥为第三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五大发展行动——绿色发展迈上新征程。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十二五”时期,全市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显著,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碳排放增长率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12%,而GDP增长率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左右。

  低碳城市建设合肥有基础

  低碳环保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建设低碳城市,合肥有得天独厚的基础和优势。“十一五”时期,合肥提出低碳转型发展的理念;“十二五”时期,首次将万元GDP二氧化碳下降比例作为约束性指标列入全市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十三五”伊始,把“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建设低碳城市”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写进“十三五”规划。

  从2010年起,合肥市出台一系列促进低碳发展政策措施,有力降低碳排放,实现产业低碳转型升级,获得“国家新能源示范市”、“中美低碳生态城市试点”、“全国中欧低碳生态城市合作项目试点示范”等多个荣誉称号。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我国首部《中国低碳城市建设报告》十强榜单中,合肥高居榜首,这也反映出合肥近年来围绕建设“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生态宜居城市硕果累累。

  “十二五”低碳发展成效显著

  在低碳城市建设上,合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清洁能源以及推广低碳技术产品等方式推进,成效显著。2015年,全市单位GDP能耗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比2010年下降19.69%和40%,均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二五”节能减碳目标任务。

  与此同时,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安全食品加工、文化和旅游等主导产业加速集聚。2015年,主导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约为64%,清洁能源比例不断提高,清洁能源消费量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比例达14.4%。

  不止如此,全市低碳技术和产品研发及推广基础良好。“十二五”期间,合肥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R&D)占生产总值比重由2.1%提高到3.2%,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超15000件、3300件。到2015年底,合肥市共公开发布五批“推荐使用节能环保产品、技术导向目录”,累计向社会推荐节能环保产品72项,节能环保技术23项。

  此外,全市还积极增加森林碳汇。2014年,合肥荣膺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11.63%提高到2015年的26.8%,森林蓄积量达700万立方米。碳排放统计工作有序开展。“十二五”期间,合肥市已经开展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确定25家重点排放单位,2015年碳排放量约为3600万吨二氧化碳。

  国家级试点建设有序推进

  2016年4月27日,根据省发改委的文件,市发改委组织编制《合肥市低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6-2020)》。

  5月12日,合肥市方案通过省发改委专家评审会,省发改委同意推荐合肥市申报国家第三批低碳城市试点。

  8月19日,《合肥市低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6-2020)》顺利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司评审答辩。

  2017年1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合肥市为第三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

  据测算,合肥市将于2024年前后达到碳排放峰值,围绕峰值目标建立倒逼机制,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主攻方向,以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增加碳汇为重点,大力发展低碳型新兴产业,完善管理监管体系,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市发改委相关人士介绍,我市将以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为契机,在多领域组织实施绿色低碳重点行动,研究制定低碳发展中长期路线图,创新建立碳数据管理制度和探索低碳产品与技术推广制度,以试点工作实际成效实现达峰目标,引领和示范全国低碳发展。

  基于现有工作基础,合肥市将在“碳数据管理”和“低碳产品和技术推广”制度创新方面进行先行先试,积累创新经验做法。为夯实低碳城市建设基础,秉持低碳发展理念,拟规划实施低碳政策专题研究、创新平台、低碳建筑、智能交通等十大类170个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约37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