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社会组织将“抱团”发展

09.04.2015  10:09

      2015年3月,全市最大体量的“枢纽型”社会组织——合肥市社会组织联合会正式成立。首批150余家会员单位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非公募基金会,涵盖公益、环保、养老、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标志着省城社会组织将实现“抱团”发展。
      一、创新之举:联合的“枢纽型”社会组织,形成集群效应
      合肥市社会组织联合会是全市热心社会组织发展的单位和个人自愿组成的联合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旨在加强全市社会组织交流与合作,开展社会组织理论研究和探索,促进社会组织规范化和自律诚信建设,扩大社会组织影响力,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为我市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做出贡献。合肥市社会组织联合会承担着推动全市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重任,承担着提升社会组织管理服务能力的重任,联合会成立后,将按照建设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要求,推进规范建设,创新社会治理,力争打造成为一流“枢纽型”联合会组织。
      二、应时之举:规范与凝聚,打造社会组织自律”综合体”
      由于社会组织的群体性、民间性和社会性特点,相互接触往来少,信息交流少,各自为战。因此联合会的成立,能够进一步整合全市社会组织的资源,聚集社会各方面力量,搭建一个服务社会组织的公共平台,建立政府与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与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与社会各界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把不同行业、不同类别的社会组织凝聚在一起,维护社会组织权益,反映社会组织诉求,加强社会组织交流,提高社会组织能力,扩大社会组织影响,齐心协力促进社会组织发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战略之举: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布局社会治理体系
      围绕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合肥市以构建扶持和服务为导向、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为目标,创制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政策,深化登记管理体制改革,提升社会组织服务能力,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社会组织管理工作成效显著。目前,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共登记备案社会组织5268个,其中社会团体1366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924个,非公募基金会6个,备案城乡基层社会组织1972个,社会组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教育、科技、社会管理以及社会福利等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14年,国家民政部表彰合肥市为首批“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近年来,全市社会组织走出了一条服务社会、服务政府、服务群众的发展之路,社会组织社会地位不断提高,数量快速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初步形成了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到位、作用明显的社会组织发展体系。下一步,合肥市将不断探索“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社会组织发展之路,助推全市社会治理结构进一步优化。

 

上报单位:合肥市民政局
信息作者:邵梦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