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开工多年仍未投用

23.12.2014  15:03

工地上杂草丛生,一群鸡在觅食

  昨日是冬至,未来天气会越发寒冷,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未成年人的救助越发引人关注。位于小蜀山东侧的合肥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救助站建设已久,几乎每年都有消息即将投入使用,那么目前情况如何?日前,记者专程前去探访,救助站仍未投用,工地现场只有一些工人在加固工地围墙。

   工地现场:

   一些工人在加固围墙

  合肥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合肥市救助站位于小蜀山东侧、合六路以北。记者赶到时,工地大门紧闭,直到一辆装有石头的大卡车驶过来,大门才打开。记者随后跟了进去,沿着正对着大门的笔直道路往里走,左右环顾,只见大片杂草迎风飘荡,杂草多有半人高。由于是冬天,杂草已经变黄。

  道路两边土地并不平整,高高低低,其中还散落着一堆堆大石头、水泥袋。去年11月,本报记者就曾前来探访,那时还有挖掘机在道路旁的空地上运作,挖掘泥土。

  当时采访得知,该工地道路正在进行铺建和绿化等工作。道路右侧最南边可见两栋黄色大楼,中间有走廊相连,这就是合肥市救助站。两栋楼之间的空地上,也长着茂盛的杂草。救助站大楼后建有篮球场,只是没有安装篮球架。篮球场旁有个小水池,水比较浅,水中杂草高低不一。

  记者看到,救助站大楼内无人施工,只在工地围墙处,有一些工人正在忙碌。“我们也是最近来的,就是负责加固围墙。”一位施工人员一边对记者说,一边把大块石头堆积在紧挨围墙的土堆前,“这里得加固啊,要不可能会塌。”记者注意到,墙上已经有了些裂痕。

   救助站:

   大楼设备安装不齐全

  记者走进救助站,地上的灰挺厚,一踩一个脚印。据了解,救助站主要针对生活无着的成年流浪乞讨人员。根据初步计划,配备有宿舍区、文体活动室、心理辅导室等。

  但记者发现,楼内大大小小的房间很多,都安装好了房门,但大部分紧闭,且门上都没有标牌,尚不清楚如何划分功能区。走进一个门开着的房间,地砖已经铺好,房内还专门设置了卫生间。卫生间内已经安装好马桶和洗漱台,设备看起来挺齐全,但打开水龙头,却没有水流出,电也不通。

  在走廊墙上,记者看到了一个消防栓阀门,但里面没有水袋,外面也没有装门。此外,走廊上方装了吊顶,但记者发现,一些吊顶板材被取下,随意丢在了地上。

   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

   屋外空调架严重生锈

  随后,记者来到院内最北端的合肥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楼体有两层,呈环形结构,楼体外的空调架已经严重生绣。

  进入楼内,地面灰尘比救助站里的灰尘厚得多。内外走廊散落着树叶、碎砖、动物粪便和各种杂物,偶尔还能看到死鸟。走上二楼,记者发现吊顶还没有装,水泥屋顶裸露在外。有些门把手和门闩也已生锈,楼梯旁粉刷好的墙体部分已经斑驳不堪。

  在环形建筑的中心广场上设有各类健身器材,但器材已经褪色,有的甚至生了锈。健身器材四周的砖,本来是红色和绿色相间铺设,但目前也失去了原本的颜色,杂草顽强地从砖缝中冒出。

  据附近居民介绍,这几栋建筑已经建设了很久,工程队也早就离开,但一直没有投用,最近一年已没有什么动静。“这是政府投入建设的,这么闲置着真是可惜。”蜀山区小蜀山村居民惋惜地说。

   疑问

  投用时间为何一再更改

  对于合肥市救助站、合肥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究竟何时建成,答案可谓是每年都有所不同。

  合肥市民政局官方网站2009年和2010年市局一领导述职述廉报告显示,2010年,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工程已封顶。2012年9月,在全省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会上,合肥市民政局透露,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已经完工,救助站则已完成主体工程招标,7月初已开工建设。

  而近年来,省内媒体也曾多次对这两个项目进行公开报道。2011年3月的一篇报道称,合肥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主体建筑已经完工,年内未成年儿童有望住进“新家”。

  然而到了2012年3月,相关新闻报道则称,该中心项目主体工程已竣工,目前正在组织内外装饰,计划年底前投入使用,而新建的救助管理站项目已完成项目设计评审,即将动工建设。而当年11月的新闻报道称,该中心已建设完工,目前正在进行装修,2013年能够投入使用。

  但在2013年11月,新闻报道又称,这两个项目的道路铺建、绿化、内部装饰等工作正在进行,预计2014年投入使用。

   回应

  建设单位:按照约定工期推进

  记者了解到,合肥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是合肥市救助站、合肥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代建方。2012年5月,江西中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招投标成为施工单位。

  “我们都是按照合同约定工期进行,没有出现拖延。”合肥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负责该项目的黄姓工程师告诉新安晚报记者,救助站的项目工期的确比较长,但并非施工方故意拖延,而是多方面原因造成。

  据介绍,合肥市救助站选址在小蜀山东侧,原本属于肥西县小庙镇。2013年9月,因为区划调整,小庙镇划归合肥市蜀山区。

  “接到这个工程后就启动了招标,中标单位也是按照计划入场施工。”这名黄姓工程师说,施工前,他们会和业主单位签订合同,约定工期。但其中遇到了区划调整等因素,导致基础配套施工受到了影响。该工程师表示,合肥市救助站的主体工程已在今年初完工,工程进度基本按照原定计划进行。

  民政局:水电气耽误了工期

  “工程进展的确缓慢,但资金很早就到位了,我们也希望工程能尽快完成。”合肥市民政局项目办负责人高志友面对记者采访,显得很无奈。

  据介绍,最早建设的是合肥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2010年启动建设,2011年3月即主体完工,至今一直没有启用。2012年,合肥市救助站启动建设,今年初主体完工。

  “未成年人保护救助中心建好后,的确不具备启用的条件。”一位曾参与该项目的合肥市民政系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时该地块周围水、电、气都不通,连施工都是从井里打水。该工作人员称,之后由于合六路建设,水、电、气的管网才铺了过来,再加上区划调整的原因,原本向肥西申请的水、电、气计划,需要重新向合肥市申请,因此耽误了时间。

  合肥市民政局项目办负责人高志友也表示,该项目并非民政局一家能敲定,还涉及发改委、财政厅、招投标中心、重点局等,“中间如果有变动,程序会非常繁琐。”

   进展

  最快明年十月启用

  “现在施工并没有停滞。”高志友说,虽然这两个项目的主体工程都已完工,但后续还有很多收尾工作。据介绍,目前,施工队正在对周边围墙进行加固,后期施工时,大门也需要移动,“当时偏离中轴线,需要调正。”

  而一进大门的两块空地,也将打造成绿化广场。“但绿化工程要到明年3月才能进行招标。”施工方表示,天暖后草木存活率高。在此之前,先把水、电、气等管道铺设好,避免绿化完工后再开挖。

  据介绍,这两个项目的装潢装饰等工作也没有全部完成,“吊顶没有做,墙也没有刷,就是怕变旧。”等工程完工移交时,施工方将会对内部进行完善。

  那么,合肥市救助站、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究竟何时才能真正启用?相关负责人透露,从目前进展来看,“乐观估计,要到2015年10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