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接受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专访

19.04.2016  08:34

凡本报新安晚报 安徽网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

新安晚报 安徽网 ( www.ahwang.cn )讯 合肥“十二五”期间获得哪些成就,“十三五”又有哪些规划,“健康合肥”如何打造,“创新高地”怎样建成……近年来,合肥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围绕读者、网友关心的一些问题,新安晚报、安徽网新安晚报 安徽网记者日前专访了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

生产总值连跨3 个千亿台阶

新安晚报:吴书记,您好,感谢您接受新安晚报、安徽网的采访。近年来,合肥发展日新月异,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能否请您给读者、网友梳理一下合肥“十二五”期间取得的成就?

吴存荣:好的。“十二五”时期,是合肥发展历程中波澜壮阔的五年,也是合肥城市定位提升的五年。这五年,合肥不仅在经济实力、创新能力方面,上了一个大台阶,而且在城乡建设水平、人民生活水平方面,也上了一个大台阶。我们看到,全市生产总值连跨3 个千亿台阶,财政收入连跨5 个百亿台阶,千亿财政、万亿工业的梦想成为现实,“新跨越、进十强”目标提前5 年基本实现。另外,我们也看到,合肥“文明城市”、“幸福城市”、“创新城市”、“生态城市”、“平安城市”的美誉度也在不断提升。

新安晚报:能不能请您具体谈一下,合肥在这些领域得到了多大的提升?

吴存荣:首先看看综合实力。合肥的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年均“两位数”增长,总量位次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不断前移。全市生产总值5660.3 亿元,占全省比重升至25.7%。财政收入1000.5 亿元,年均增长14.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312.8 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5 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83.7 亿元、年均增长1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80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90 元。

另外,合肥的创新发展实现了大提升。以中科大先研院为先导的各类研究院已发展到8 个,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院和5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作用更加凸显。目前,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2788.8 亿元、年均增长30.5%,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近6 倍,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1056 户,自主创新主要指标全部进入全国省会“十强”。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合肥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新型显示、机器人已经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智能语音、新能源汽车入选首批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太阳能光伏、量子通信、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也在快速突破,高端医疗装备、燃气轮机和高技术服务业等全面快速发展。目前,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家电、装备制造产值均超千亿元。

合肥还在改革开放上实现了突破。我们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先试“合肥版”,69 项改革纳入国家试点,顺利完成国企改革,教育改革、文化改革也在持续深入,医改、车改已经全面实施。合肥的新一轮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已经全面完成,市县乡三级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体系建成。为了促进发展,合肥构建了扶持产业发展“1+3+5”政策体系,累计投入资金126.3 亿元,这些措施让民营经济比重提高到53%,各类市场主体增至44.7 万户。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合肥累计招商引资1.27 万亿元、年均增长15.7%,境外世界500 强企业增至39 家。

五年民生工程投入350 亿元

新安晚报:市民一边看着城市综合实力提高,一边也关心自己的获得感。在民生领域,合肥“十二五”期间做了些什么?

吴存荣:城市的发展是为了造福百姓。我们首先实现了合肥城乡面貌的变化。比如,合肥顺利完成了行政区划调整,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416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409 万,城镇化率提高到70%。“十二五”期间,合肥大建设完成投资1337.5 亿元,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正加快建设,新桥国际机场、高铁南站等建成运行,“米”字形高铁网络初步形成。目前,全市公路总里程接近2 万公里,快速高架桥网络基本建成,轨道交通1、2、3 号线正加快建设,4、5 号线规划也已经获批。

生态环境也是市民关注的热点。“十二五”时期,合肥推进“四大专项行动”,巢湖流域跻身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120 多条河道纳入“河长制”管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巢湖湖区总体水质也从Ⅴ类好转为Ⅳ类。大气方面,合肥的空气质量优良率达69.9%。另外,我们还在推进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并推进“五森”工程,累计植树造林117.8 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5%提高到26.8%,这让合肥成功创建成为国家森林城市。

在“十二五”期间,合肥多次获评“幸福感最强城市”,还蝉联了“中国十佳和谐发展城市排行榜”第一名。这五年里,合肥各项民生工程投入350 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合肥还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26 万套,实施城中村、危旧房改造项目124 个,整治老旧小区297 个。教育方面,合肥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校106 所、幼儿园235 所,合肥学院成为全国应用型大学建设和改革的范例。而在医疗领域,合肥新增医疗卫生服务机构1300 家、床位1.2 万张。这些措施,都有效地改善了合肥的社会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