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五年新增“两院”院士22人 有力支撑发展

25.09.2016  00:32

据合肥晚报讯 过去五年,合肥经济取得跨越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群众幸福指数快速提升……合肥以实实在在的成果,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在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征程上,离不开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从合肥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合肥以严的精神和实的作风,强化责任落实,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并组建了一支更加庞大、更富竞争力的人才队伍,有力支撑了合肥的创新转型升级发展。

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

        抓党建,基层组织建设是基础。

五年来,合肥坚持把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作为各项工作的“牛鼻子”来抓,努力从全局和根本上把握和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合肥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合肥从注重顶层设计、开展述职评议和强化党建考核方面,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

该负责人介绍,合肥市委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落实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试行)》,从制度层面解决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抓什么”和“怎么抓”的问题。结合推进党代表任期制工作,坚持在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党代会年会或党代表会议上,组织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就抓党建工作开展述职,接受代表质询和评议,推动他们真正把工作抓在手上、把责任扛在肩上。

同时,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将党建工作情况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党建工作和发展工作在考核中分别占50%。结合年度述职和日常督查,印发基层组织建设薄弱问题整改清单、基层党建工作年度“三个清单”,通过明察暗访、督办整改、调度通报等,层层压实责任,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任务落实。

      全市建立网格党支部2844个

过去五年间, 合肥坚持强责任、建队伍、抓投入、促共建,全面提升城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进一步夯实了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基础。

近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坚持以“三有一化”为抓手,聚焦短板,持续用力,不断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打造出坚强有力的“红色引擎”,有效发挥了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和服务功能,促进了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水平的提高。

比如,在社区党组织建设方面,合肥着眼深化服务型社区党组织建设,大力构建资源共享、开放互动的区域化党建格局。健全网格化组织体系,全面实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制,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全市建立网格党支部(党小组)2844个,形成社区-网格-居民小区(楼栋)三级党组织体系,完善社区“兜底”功能,做到管理无盲点、服务无遗漏。搭建社会化服务平台,总结推广蜀山区“两委两站”运行模式,在社区党组织委员会、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工作站基础上,增设社区社会服务站,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提供居家养老、家政便民等社会服务。目前,全市共有329个社区设立了社会服务站,培育引进专业服务机构40余家,购买社工岗位440多个,覆盖所有社区。

        多举措并行打造人才聚集“洼地”

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五年来,合肥市以引进、培育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重点,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推进政策创新,实施重点工程,加快载体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协调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人才聚集“洼地”。

五年来,合肥人才数量大幅增长。全市各类人才总数由2011年94万人增长到142.3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由52万人增长到70.8万人,经营管理人才由16万人增长到26万人,高技能人才由14万人增长到27.2万人。

        在数量增长的同时,合肥的人才素质明显提高。

五年来,全市新增“两院”院士22人(总数达81人,本地33人)、国家“千人计划”148人(总数达225人,其中外专千人5人、青年千人155人)、新增国家“万人计划”52人,国务院津贴专家6人(市属单位总数达120人);新增省“百人计划”专家80人、省政府津贴13人(市属单位总数达174人)、合芜蚌自主创新人才奖1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5人(总数达91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237人;新增市“百人计划”专家87人、市拔尖人才193人(第八批100人已评待批,总数811人)。

未来五年,合肥将继续壮大人才队伍,大幅提升人才素质,让人才结构更趋合理、全面优化人才环境、加速推进人才国际化进程,城市主要创新指标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前5位,力争成为全国一流的科技创新中心、产业培育中心和人才聚集中心。

原标题:五年合肥市新增“两院”院士2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