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居民健康误区:迷信广告把保健品当药吃

05.12.2014  23:18

  信广告不信医生,把保健品当药吃;没有生病不代表身体健康,突发性疾病年轻人也躲不过;喝骨头汤真的能够预防骨质疏松吗?……健康素养,你真的了解多少?“健康素养进社区”在合肥实施一年时间,昨日,记者了解到,合肥市民的健康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一些健康误区还是存在,对于健康不重视,仍然是许多市民存在的主要健康素养问题。

   健康素养

  合肥居民略高于全国水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但其实殊不知,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其实并不高。根据卫生部健康教育中心2013年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总体水平只达到了8.8%左右,非常低。而合肥市疾控中心对于合肥市民的健康素养抽样调查显示,合肥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略高于全国水平,但整体也不高。

  所谓居民健康素养是指个人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的健康信息,以及对这些信息的正确理解,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与基本素质。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中,记者注意到,这些标准不仅包括健康素养的基本知识和理念,还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以及基本的健康技能。

  “针对合肥市的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可以看出,对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合肥人的具备水平最低,许多人能掌握基本的量体温、量血压等基本健康技能,但是对于如何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却知之甚少。”合肥市疾控中心慢病预防与健康教育中心相关负责人张俊青介绍。

   专家观点

  关注健康并不等于真懂健康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偏低,在合肥还表现在几个方面。合肥市疾控中心的调查显示,城市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高于农村;而随着文化程度和年收入的增加,居民具备健康素养比例有所升高;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年龄阶段在25岁至55岁之间的居民,具备的健康素养水平最高。

  “可能许多人会有疑问,平时最注重养生的老年人群体的健康素养相比而言却不高呢,其实很简单,老年人关注健康问题但其实并不代表他们就掌握了健康知识,许多老年人的文化水平有限,没有青壮年群体文化层次高,所以对于健康素养的掌握就要少一些。”张俊青分析道。

  除此之外,庐阳区杏林街道北都社区的一项健康素养抽样调查显示,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的健康素养也不尽相同。杏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杨海飞告诉记者,经过他们的抽样调查,老年人群体的健康素养主要在养生、饮食、保健等方面,他们希望多听讲座,多学保健知识。现实中,社区里的保健知识讲座,也都是老年人参加为主。

  而女性群体更关注妇科等方面的疾病预防控制问题,诉求有一定的私密性。对于孩子来说,家长更希望健康素养能够围绕成长、教育和饮食搭配等方面着手。

  “其实在社区里,更多的老百姓认为,只要能提升幸福指数的都是健康素养。”杨海飞说道。

   健康误区

  把保健品当药吃贻误病情

  提升居民的健康素养,不仅要表现在身体的健康,还有心态上的健康促进。杏林街道北都社区是国家卫计委确认的合肥市唯一一家家庭发展服务中心试点社区,居民健康素养教育,正式家庭发展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今,合肥市居民健康素养进社区已经实施一周年的时间,杏林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贾文喜认为,居民的健康意识有了明显的提升,尤其是在慢性病防治方面,居民的积极参与意识较以往要提高很多。

  “像一些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病的老年人经过治疗,并发症现象减少了,老年人对于保健知识的了解也增加很多。”贾文喜介绍,尤其是适龄儿童预防接种方面,北都社区目前基本上可以达到100%全覆盖。

  但是,在社区居民中,也有一些健康误区的存在,这其中主要体现在老年人和青年人身上。

  “许多老年人总是把保健品当成药来吃,迷信保健品广告,生病之后,不愿意就医,而是花很多钱买保健品,以至于延误了病情,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贾文喜告诉记者,他在和居民的接触中,经常会发现老年人群体中存在这种情况。

  而对于青年人来说,虽然身体看似健壮,殊不知,亚健康常常隐藏在身体内。“现在年轻人中患有脑梗塞和脑出血的病例越来越多,30岁左右的青年人血脂升高,血管硬化,可能突然间就瘫倒在地,这是很危险的信号。”贾文喜介绍,“健康素养可不是身体表面健康,更是一种心态,生活方式的健康向上,年轻人一定要有健康的作息时间,学会释放舒缓压力。”

   调查表明

  三类健康问题素养最低

  在调查的问题中,也反映出一些居民健康误区。根据所调查的内容,合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还将涉及的问题分成了六大类,即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预防、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卫生知识,并对这6类健康问题的相关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病预防、传染病预防和基本医疗三类健康问题,居民健康素养最低。

  “一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健康常识,其实在居民中的知晓率很低,比如母婴喂养对婴儿的好处,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只有40%的人能答对。”张俊青告诉记者。

   相关链接

  日常生活中的四大健康误区

  对于一些生活中居民常会有的健康误区,张俊青根据大体情况总结了几大误区,希望能通过记者传达给读者。

  误区一:喝骨头汤能够防骨质疏松

  其实实验证明,牛奶中钙含量远远高于骨头汤。同时,骨头汤里含有大量脂肪,不适合老人。

  误区二:对结核病传播途径认识不清

  结核病主要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和子宫,但主要是通过呼吸道。病人大声讲话、咳嗽、打喷嚏,会释放出很多带结核杆菌的飞沫,若易感者吸入了这种飞沫,即可被感染。肺结核病人如果把痰吐在地上,结核杆菌与尘埃混在一起飞扬在空气中,被健康人吸入肺内也可引起传染。

  误区三:对豆制品的保健作用缺乏认识

  豆制品对于健康的好处主要包括:防骨质疏松、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便秘、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减肥作用、减缓更年期。但有肾脏疾病如肾病综合征,急、慢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者以及痛风、皮肤病患者不可过多食用。

  误区四:咳嗽打喷嚏用手捂着口鼻

  手部不卫生,是传播疾病的重要途径,咳嗽打喷嚏用手捂住口鼻其实很不健康,正确的方式应该是用纸巾捂着口鼻,打完喷嚏将纸巾丢进垃圾桶内,或者使用手帕,手帕要及时清洗。如果在公交车等人流密集场所打喷嚏,没有纸巾和手帕的情况下,可以用胳膊肘遮挡,避免传染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