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大学生毕业返乡当农民创业 拒绝600万收购生产基地

01.02.2017  00:07

王胜在查看蔬菜的生长情况

春节是一次团聚。

春节也是一次碰撞。

碰撞的一边,是留不下的城市,碰撞的另一边,是回不去的家乡。

今天的回乡故事来自于大学毕业后选择逆向而行的王胜。他归乡种地,不同的是在塑料大棚旁边,设立了自己的办公室;他自言没有亲身经历过夜色斑斓的都市生活,但担心被年轻人的市场抛弃;他在合肥买了房子,却一直将它空置了三年……

这样的归乡故事,正在中国大地的角角落落被诉说着,每个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之间成为着故事的主角儿……

这样的归乡故事里,藏着时下中国的模样。

不同于毕业以后迫切涌入大城市的年轻人,带着对泥土的记忆,王胜选择了逆向而行,从农村考学出来,又回到农村,做起了“新农人”。

逆行是孤独的。一年365天,王胜几乎全部扎根在土地上,在合肥市区购买的房子已闲置了三年。

“我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城市生活,我不知道我的生活原本是不是应该有这些东西。”王胜对北京青年报记者说。

王胜与城市同龄人的生活出现了“裂痕”。城市的灯红酒绿,他不知道如何看待,是丰富还是浮躁,他没有答案。

王胜说自己是新时代的农民,不再是传统农民。但他不否认农民的身份,归根结底还是农民。

返乡

土地上经营的一切都需要年终盘算,农民王胜挤出时间接受了北青报记者的采访

年关将近,当城市青年结束一年的工作,收拾好行李与心情等待返乡的火车时,王胜却异常忙碌,他在土地上经营的一切都需要年终盘算。因此,约好的23号的采访,临时取消了,他连声说着抱歉,说第二天上午9点以后有时间,下午就又没时间了。

2010年,在铜陵学院就读机电专业的王胜,本科毕业以后,没有和同学一样循着常规流程,投简历、应聘、面试,进入城市打工族的浪潮。在叔叔的劝说下,回到了家乡安徽省长丰县的老家。

中国的乡村正在发生巨变,王胜的家乡也裹挟其中。当农民计算田地的收成后,发现土地能带来的收入微乎其微,于是将土地撂荒或者出租,进入城市谋生。乡村空心化,呈现出一片萧瑟的景象。

沿着206国道合肥段可以看见,原本农民守护的土地上,近年来,出现了各种厂房、白色的塑料大棚,繁忙的传统农业生产,正在逐渐被现代产业吞噬。

“他的眼光比较长远,走南闯北,见识比较多,感觉农业是可以有一些作为的。”在叔叔的建议下,王胜和叔叔准备在家乡的土地上大干一场,由叔叔出资,王胜负责日常管理。

“都是从农村考出去的,基本上家里面人都不会太同意的”。回农村做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与父母的希望并不相符。至于当时如何劝说父母,王胜说的轻描淡写,“我也是当父母的人了,父母嘴上说的,和实际做的肯定是不一样的,还是向着我的”。

原标题:合肥大学生毕业返乡当农民创业 拒绝600万收购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