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大力建设新型协同创新平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合肥积极“搭台”,让产、学、研、资等创新要素无缝对接。记者11月24日从市科技局获悉,我市积极建设新型协同创新平台,各相关院所在建设发展中进度不断加快,人才、技术等优势不断凸显。
据了解,截至目前,中科大先研院今年新建实验室7家、累计研发平台43家;新注册企业30家、累计孵化企业166家,开发新产品220项,实现销售收入3.52亿元,利税2280万元,拉动产业投资近3亿元;引进各类人才28人、累计499人,包括国家“千人计划”、“长江学者”、省“百人计划”等31名。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今年1月8日正式启用,已孵化企业3家,筹备孵化项目15个,累计引入国内外高层次人才19人,聘用兼职专家教授学者20人,其中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2人、“千人计划”1人、杰出青年科学家1人。合工大智能院新注册企业7家、累计孵化企业19家;筹建两中心一基地一平台,引进人才团队18个、总人数210人,完成2016年度500名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中科院创新院新引入研发团队4个,孵化企业9家,累计引进创新创业团队30个、孵化企业30家;引进各类人才百余人,其中“千人计划”1人、“万人计划”1人、“百人计划”4人、杰出青年科学家1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北大未名生物经济院一期主体38万平方米抗体药生产基地厂房建成,国际健康中心一期已建成2000平方米的细胞治疗研究中心和细胞制备中心并投入运营;累计孵化企业14家,引进和培养研究生90余人,引进创新团队3个,各类人才39人,其中省“百人计划”1名,市“百人计划”2名,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1名。
与此同时,我市全力打造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其中,合芜蚌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和合肥创新产业园,总面积120万平方米,集研发、转化、交易、服务于一体,打造具有安徽特色的立体化、网络化、一体化区域创新平台;集成果展示、技术交易、创新服务、科技中介、专业技术、创业辅导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实现“找成果、找仪器、找文献、找企业、找资金、找专家、找政策、找人才”等一站式服务;依托“互联网+”,建设安徽联合产权技术交易所,开通网上技术交易平台,与中国技术转移中心(北京)、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科大等40余家单位签署了技术资源信息共享协议,形成比较完备的技术项目资源库,实施分类、定向、精准服务,促进科技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