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外贸逆势稳进开启“新里程”

05.08.2015  13:57

  今年以来,面对外需不振、经济下行、出口竞争优势削弱等不利因素,我市主动作为,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促进外经贸稳定增长的相关政策措施,将转型升级作为推动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指导思想,通过一系列贸易便利化措施帮扶企业发展,确保了全市进出口平稳发展。

  “坚持以改革促开放,加快构筑内陆开放新高地。”前不久召开的市委十届九次全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存荣对合肥开放高地建设再提新要求。

  两重要指标双双进“前十

  逐浪全球经济一体化大潮,城市参与国际分工越充分,越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诸要素的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对外贸易的活跃程度已成为当今城市角逐世界强者之林的重要评判标准。

  经济新常态下,保外贸,就是保增长;保外贸,就要占份额。今年以来,合肥把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作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营造良好的外经贸发展环境和大力实施一系列贸易便利化措施,帮扶企业发展,使对外贸易实现逆势增长。

  外贸下滑,是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巨大压力。据统计,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值11.5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6.9%。其中,出口6.57万亿元,增长0.9%;进口4.96万亿元,下降15.5%;贸易顺差1.61万亿元,扩大1.5倍。而合肥,却亮出一组可圈可点的数据:上半年,我市完成进出口总额593.5亿元,较全省进出口增幅高5.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88亿元,较全省进出口增幅高16.3个百分点。

  据统计,合肥上半年进出口额、出口额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分别排名第9位、第7位,实现了“新跨越、进十强”。进出口额、出口额占全省比重分别为45.5%、47.2%,首位度稳步提升。

  开放平台建设促贸易便利化

  2014年,在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排行榜中,我国港口“军团”继续傲视天下:世界货物吞吐量前十大港口中,中国港口占据八席,所完成的货物吞吐量在全球十大货港中所占的比重进一步提升到81.51%。

  以港口为代表的开放平台建设,奠定了中国全球第二大贸易国的地位。实践表明,发展对外贸易,必须打造坚强开放平台承载。为此,合肥专门成立了以市长为主任的口岸管理委员会,加大对“四港三区一中心”等开放平台的申建工作力度。

  市商务局积极支持合肥水运港引进国际集装箱班轮公司,实现通江达海向江淮航运中心迈进;“合新欧”国际货运班列自首趟开通以来,实现每月两列常态化运行,6月份又开通了直通德国汉堡的班列;依托空港的水果进境指定口岸成功获批,同步申创冰鲜水产品进境指定口岸;与多家航空公司对接商谈,开通国内货运航线,并力争今年实现国际货运航线的突破;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园区实现跨境通关试运营,多家跨境电商企业入驻园区,同时积极推动在园区设立国际邮件互换局。

  市商务局还引导合肥出口加工区积极复制上海自贸区监管服务创新制度,正式运营不到2年的时间,即位居全国50个出口加工区第6位(2014年)。此外,合肥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验收,各项招商工作有序开展,已初步确定台湾力晶等多个工业项目及现代化服务业项目入区。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经省政府批复同意已正式上报海关总署,先期启动的公用型保税仓库正在规划建设中。

  系列开放平台建设,使落户合肥的企业参与对外经贸活动更加便利。

  外贸企业迎来政策扶持新机遇

  不遗余力打造多元开放平台便利了企业对外贸易,而不断加大的政策扶持力度则让企业在外贸活动中得到更多“真金白银”。

  目前,合肥对进出口重点企业提供“包保服务”:对全年进出口4500万美元以上企业和净增进出口额超1000万美元以上的重点企业全部开展包保,要求各县(市)区、开发区比照市里做法,对辖区内的进出口企业进行包保。上半年,合肥全面摸排进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和2015年净增进出口超1000万美元以上的140余家企业,挖潜补缺外贸进出口新的增长点。

  今年以来,合肥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促进外经贸稳定增长的相关政策措施,继续在市级“1+3+5”政策体系中纳入外贸促进政策,确保政策的相对稳定及对重点进出口企业的有效引导,从融资、出口信保、境外展会、国际认证、专利申请和商标注册等方面加大对进出口企业的支持;继续对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发展和“合新欧”中亚国际货运班列进行支持,并出台“合新欧”欧洲国际货运班列及铁海联运等开放平台建设支持政策,积极帮助进出口企业降低物流成本。

  同时,《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把全面扩大对外开放作为重要内容进行支持,从加快开放平台建设、扩大进出口贸易、支持企业“走出去”等方面进行重点支持;《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财政金融产品,发挥外贸企业贷款风险池资金作用,帮助小型微型外贸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上半年,市商务局积极组织全市进出口企业申报各级政策资金,帮助162家企业申报省级出口信用保险、重点企业国际市场开拓、服务外包人才培训等项目资金。50家企业申报市级进出口孵化、境外展会、支持合肥港发展、“合新欧”国际货运班列等项目资金,预计将拨付资金1534万余元。

  合肥还加快了外贸政策资金的兑现速度,将原先一年一次兑现改为按季度兑现,充分发挥政策资金的杠杆作用。

  在市委十届九次全会上,市长张庆军指出,合肥将通过大力发展外贸新业态、加强“四外”联动、挖掘进口潜力等措施,扩大对外开放合作。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提出从七个方面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占“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双节点”优势,合肥外贸发展步伐愈发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