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地铁经济,带来哪些红利

16.04.2018  14:46

安徽日报讯   “地铁一响,黄金万两。 ”地铁作为一种大运量、高密度的现代化交通工具,其快速通达性加速了城市人流、物流、商流和信息流的快速流动,对于提高沿线土地的价值,重构城市商业版图,乃至引领城市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地铁开到哪里,经济的血脉就流通到哪里。

随着合肥地铁1、2号线陆续通车,地铁效应已经初显端倪。未来几年随着3、4、5号线陆续通车,合肥地铁将连接成网,客流倍增效应将进一步催化地铁经济的发展。加强地铁线网规划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在保证公共服务功能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商业开发,怎样挖掘地铁经济潜力,已成为亟待思考的问题。

“今年第一季度,我们营业额保持两位数增长,这与地铁经济的红利分不开”

客流倍增效应显现,商业格局重塑,沿线商圈人气回升

4月11日中午,合肥地铁2号线。站内人头攒动,车上座无虚席。记者乘坐2号线途径三里庵、三孝口、四牌楼等站点时发现,大量客流进出站。

长江中路银泰中心靠近四牌楼地铁口,商场门前顾客川流不息。 “地铁2号线开通以来,商场的客流明显增加,尤其是靠近地铁方向的商场 入口 ,客流量翻了一番。”银泰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地铁开通以后,对沿线商业带动作用明显,商场人气明显攀升,整个老商圈都重现了昔日活力。“今年一季度,我们营业额保持两位数增长,这与地铁经济的红利分不开。 ”

“去年1号线日均客流只有10万人次,2号线开通后,两条线日均客流超过40万人次,客流的倍增效应已经开始显现。 ”合肥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陈华介绍。根据合肥轨道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4月10日,2号线累计客运量已达2127.1130万乘次,日均客流量达20.0671万乘次。排名前三的三里庵站、四牌楼站和三孝口站累计进站客流都超过百万人次,日均进站客流均在2万人次左右。 1号线累计客运量2080.1099万乘次,日均19.6237万乘次,大东门站累计进站客流170.7533万人次,万达城站累计进站客流60.8437万人次。

地铁带来了汹涌客流,给沿线商业注入了人气,重塑了城市商业格局和土地利用形态,为沿线商圈的繁荣提供了强大支撑。合肥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地铁的带动下,沿线的传统强势商圈有强者愈强的趋势,因城市拥堵有下滑趋势的老城区商圈也有复苏迹象。 1号线沿线的芜湖路商圈、高铁商圈、南二环商圈、马鞍山路商圈及滨湖商圈五大商圈客流量持续增长,2号线沿线的四牌楼商圈、三孝口商圈、三里庵、大铺头商圈也都随着客流的增加而日益活跃。

“双地铁房,交通便利,商业成熟,买到就是赚到……”铺天盖地的地铁房广告几乎随处可见。地铁对沿线土地和房价的拉动作用也受到广泛关注。

合肥学院房地产研究所副所长凌斌认为,地铁盘一般是指地铁站口方圆1500米以内的楼盘,这个范围15分钟就能到达,通勤效率有保证。随着城市区域的扩大,市民购房一般都会考虑交通便利性,因此地铁房往往更受购房者青睐。 “实际上,地铁的高度通达性对周边土地利用程度和价值确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在很多地铁发达的大城市,地铁盘的价格往往高于普通楼盘。有关研究表明,一些地铁附近楼盘,在地铁开通后1年内,房价上涨空间在20%至30%。 ”

“目前来看,合肥市地铁还未成网,周边的土地和商业价值还没有充分显现,未来随着地铁网络日益完善,将进一步促进地铁商业繁荣。 ”凌斌认为,地铁为沿线商圈输送了丰富客流,但商家要想留住客流,还要在差异化、个性化上下功夫,防止千篇一律的开发。

原标题:地铁经济,带来哪些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