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力量”是这样炼成的

11.10.2014  18:08

  合肥速度,不断被刷新。今年1月至8月,合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逾1370多亿元,占全省总量1/5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逾1550多亿元,接近全省的1/3。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合肥的主要经济指标,继续进位“十强”。随着合肥在全省首位度的持续攀升,龙头带动和辐射力继续增强。

  合肥速度,得益于合肥力量,而合肥力量又源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引领。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合肥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营造了崇德向上的浓厚氛围,形成了凝神聚力的生动局面。

  人心向善“盆景”变“风景

  个体道德向善,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取向中,合肥人的向善与向上,正由星星点点的“盆景”变为春色满园的“风景”。

  “我种下诚信种子,终于长出了果实……你是我的诚信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经济繁华一片,有诚信,更加地火!”9月12日,瑶海区某商场内举办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季”活动现场,一群年轻志愿者用时下最流行的“小苹果”演绎了“诚信”。活动吸引了40多家商业企业和大批市民参加,并现场齐声宣读《传递诚信宣言》。活动引发的诚信共鸣,也激发了广大网友的互动与点赞。其实,该活动只是合肥所有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活动的一个“切片”。

  如果说“诚信季”活动是有组织的个体道德向善的一次集合,那么张景兰的诚信善举则是其惯性思维驱动下的向善自觉。

  “这些钱都是张景兰平时拾荒所得和一些爱心人士所捐赠的,她一直联系我们,想把这些钱送给六安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合肥市文明办工作人员说,作为曾经长期在教育战线和省人大机关工会主席岗位上工作的张景兰,数十年来一直坚持克服自身残疾,工作和退休之余以拾荒资助贫困学童不辍,她的义举感动了千家万户,并因此被称为“拾荒主席”。

  “她个人宁愿每天啃大馍、吃咸菜,也要去资助那些贫困学子。这样的精神,绝非‘奉献’二字所能形容。”在合肥燃气集团工作的全国道德模范徐辉说,他将报纸上关于张景兰的报道都剪下来贴在墙上,以便更好地对照学习。张景兰的道德魅力,正在感化着无数人。

  在“有名”与“无名”道德载体的感召中,合肥目前已有103人(团体)入选“中国好人榜”,名列省会城市第一,初步形成“全国好人安徽多、省会好人合肥多”的道德优势。其中,沈浩、周传金等4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奖、6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在文明创建中,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镇4个,全省文明单位120家。

  “在合肥,要让每个公民既是道德建设的参与者,也是道德建设的受益者,实现道德建设与经济发展同生共长、同频共振、良性互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存荣说,良好的道德风尚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经济因素,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极大地增强人们的自立自强意识、民主法制理念、开拓创新精神和热爱家园情怀。

  每个合肥人在正确的价值观基因滋养下,道德之花璀璨盛开,合肥人的向善力日益弥坚。

  环境变优“平地”成“高地

  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础的个体向善力量,势必汇聚成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取向,进而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正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关键所在。

  “什么时候来帮我们拆迁啊?”如今在合肥,盼着政府早点拆迁改善环境的人越来越多。近些年,随着合肥旧城改造、路网建设等一系列“大民生”工程不断深入,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事”的城市拆迁工作,却一直在“风平浪静”中顺利推进。

  和谐拆迁”的合肥模式之所以受到关注和表扬,在于合肥在拆迁等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中,始终坚持“法治”和“阳光”,并在体制和机制上保障社会公平与公正的延续性。

  “软环境是硬支撑,市场决定的环境最公正,透明的环境最真切,可预期的环境最安全。合肥要不断在环境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合肥市市长张庆军说,加速建设“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就要坚持营造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内涵的社会风尚,不断提升城市环境竞争力。

  在整个社会正确价值取向的积极实践中,合肥始终坚持在深化改革中依法治市,按制度办事,用法治推动投资环境持续优化,构筑环境高地。

  2006年,合肥出台《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办法》,实行“有效最低价中标”,完善“阳光土地制度”。继而成立公共资源管理局,推行行政处罚群众公议制,出台《合肥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拿出一系列开创全国先河之举,消除“暗门槛”,拒绝“潜规则”,创造公平与公正。

  规范“权力清单”,扎紧“制度的笼子”,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重中之重。合肥市政府法制办负责人介绍,合肥正在调查研究法治政府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开门立法”,出台“清单”,让“笼子”在“阳光下”运行,不断优化法治环境。

  从“首问负责”到“超时默认”,从“全程代办”到“简政放权”……随着一系列制度建设与实践,合肥已成为全国行政审批项目最少、办事流程最优、办事效率最高的城市之一。

  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不找市长找市场”逐渐成为在肥投资者的口头禅。联想创始人柳传志认为,合肥致力于打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这是对企业最大的支持和保护。

  近些年,逐渐趋良的社会风尚,开始让合肥环境竞争力由“平地”冲向“高地”。在“2012中国最佳投资城市”榜单上,合肥跻身前三甲。

  城市崛起“量变”到“质变

  个体道德的向善向上,社会风尚的净化优化,推动着合肥不断释放后发优势和辐射带动。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合肥正在展现。

  最新统计显示,今年1月至8月,合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进出口总额等主要指标,分别位列全国省会城市第10位、第4位、第4位和第9位。“十一五”期间,合肥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最快。“十二五”初,合肥再度“跳起来摘桃子”,提出在省会城市“进十强”,向“第一方阵”崛起。合肥,正在从默默无闻的城市向世人关注的品牌城市跨越。

  崛起力直接源自创新驱动。在合肥创新大道与望江西路交叉口西南角,一座“X”形建筑引人注目,它就是中科大先研院的标志性建筑——“未来中心”。在这里,由安徽省、中科院、合肥市与中科大四方共建的国际化科技交流开放平台和区域创新集群,正以打造“江淮硅谷”为己任,探索创新生态体系的完善,构筑驱动新时期合肥乃至全省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今年8月13日,中科大先研院、中科大、安徽象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的“中科大-象形大数据商业智能联合实验室”,正式入驻中科大先研院。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大数据研究和应用中心、大数据产业化基地可望在此诞生。目前,包括海内外尖端人才、高科技企业,英特尔、微软、阿里巴巴、中兴等知名企业,先后在此抢建研发中心。初步试水,便开始在中科大海内外校友中形成“蜂聚效应”,在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中形成“磁铁效应”,在社会各类高技术和投资企业中形成“溢出效应”。

  在创新驱动下,2010年至2013年,合肥高新技术产值由2021亿元增长到近4000亿元,年均增长22%,增加值突破千亿元。今年1月至8月,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以24.1%的增速继续高位增长,实现产值1553.52亿元,占全省1/4强,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

  崛起力源于全面深化改革。继开全国先河实现行政处罚案件群众公议制度、“最低价”中标招投标模式、“六分开”城市建设管理体制等一系列改革后,今年3月26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合肥通过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部署和动员,在全省率先推出涉及8个方面42个领域188项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书”,立志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先试“合肥版”。其中,今年内完成33项,启动实施125项,试点探索30项。目前,各项改革举措如期推进。

  在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进程中,合肥的改革步伐不断加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城市加速崛起之力不断集聚和提升。

  丰富的实践深化认知,共同的信念凝神聚气。人心向善,人心思进,磅礴正能量,焕发精气神,正推动着合肥加速向“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