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向好

03.09.2014  17:58

  9月1日,2014中国安徽(合肥)农业产业化交易会(以下简称“合肥农交会”)落下帷幕。在本次大会上,合肥收获颇丰,一举拿下了2亿元以上签约项目15个,总投资额177.79亿元,其中,单体最大项目合同投资额68.9亿元,单项和总投资金额均居全省首位。

  合肥农交会上我市取得丰硕成果的背后,是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向好、日益壮大。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壮大农村经济、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积极构建坚强有力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政策支撑体系,加速财政金融、社会资本、工商企业、现代管理、产业技术等资源要素集聚,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呈现出集群集聚、持续稳步、提质增效的良好态势。

  实力 产业硬实力显著增强

  早在2012年,我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就达到1113亿元,成为全省首个农产品加工产业千亿市。目前,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全市继家电、装备制造业之后的第三大支柱产业。

  2013年,全市有5个县市区(肥东、长丰、巢湖、经开区、高新区)和2个园区(肥东新城开发区食品工业园、经开区食品工业园)的农产品加工产值超过百亿元。

  不仅如此,我市其他县市区、开发区农产品加工业也都在积累中逐步发力。比如,合巢经开区一直积极开展农产品加工业招商,今年引进了河北承德五谷农庄等国内知名企业,并将启动建设全国首个安全农产品加工示范区,预计总投资80亿元,实现了我市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的重大突破。

  在8月30日举行的合肥农交会招商项目签约仪式上,合肥巢湖经济开发区主要负责人专门作“中国·合肥安全食品产业示范基地”推介,引起了海内外农业企业的广泛关注。

  影响 品牌影响力显著增强

  经过多年的发展,合肥已初步形成粮油、畜禽、食品等十大产业板块集群。目前,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47家,其中省级93家、国家级7家、上市企业3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214家、超10亿元14家、超30亿元2家,拥有国家级农产品品牌(商标)19个、总量位居全省第一。

  在品牌建设的探索道路上,合肥市注重把小产品建成大品牌、用小产业开拓大市场,先后把“一只只小鸡”培育成安徽最大连锁快餐企业的老乡鸡,“一颗颗小瓜子”培育成全国坚果炒货行业领军品牌的洽洽食品,“一粒粒小芝麻”培育成芝麻油全国十强的燕庄油脂,“一袋袋小杂粮”培育成国内最大粗粮食品产业化企业的燕之坊,“一条条小鱼”培育成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富煌三珍等,发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行业的领军企业。

  政策 利好带动力显著增强

  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利好政策支持。我市连续5年出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加大“真金白银”支持力度,政策奖补项目涵盖生产、加工、科技、品牌、营销等200余项。

  据有关部门统计,近五年,市财政累计投入农业产业化奖补资金15亿元,带动工商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产品加工业超过1000亿元。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流通和科研等类入库项目194个,总投资447.34亿元,其中投资超亿元项目65个,总投资419.8亿元。

  创新 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近年来,我市不断提升农产品加工企业科技水平,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全市15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了独立的研发机构,构建了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16个,每年农业专利授权量达150多件。

  目前,全市农产品注册商标5000多个,其中省级以上著名和驰名商标150多个,“三品”认证672个,地理标志9个。

  成效 助农增收力显著增强

  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连着工业、市民,一头连着农业、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农民增收。

  近年来,合肥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激活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资本化增值功能,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农民“三金”(租金、薪金、股金)收入逐年提升。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自建和联合共建市内外生产基地面积超过300万亩,农业产业化组织销售收入1680亿元,农业产业化吸纳从业人员25万人、带动市内外300万农户、户均增收4000元,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