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全力创建省食品药品安全城市

08.07.2015  21:14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重于泰山。

  目前,我市在小餐饮、小作坊、小食品店和食品批发市场等食品安全监管难点领域的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在生产环节,通过实名登记加强对食品加工小作坊的日常监管;在流通环节,借助追溯体系严格把好食品安全关;建立“黑名单”制度,实行对食品药品企业诚信情况的动态管理。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控措施,合肥近年来未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

  “创建新常态下,我们将以创建省食品药品安全城市为抓手,通过创建提升监管水平,规范和巩固食品药品市场秩序,扎实推进食品药品长效机制建设。”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胡国春说,今后,将通过打造校园食品安全透明厨房、食品安全示范街、示范店和规范药房等示范典型,以点带面,推动我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国文明城市提供坚实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

  建立加强小餐饮治理长效机制举措:每年创建100家示范店

  2014年以来,市食药监局先后组织开展了药品流通市场、肉及肉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农村食品市场、学校及周边等各类专项整治活动30余次,有效地规范了食品药品市场秩序。

  针对影响文明城市创建、配套监管法律法规不健全的小餐饮、小作坊等食品安全监管难点,市食药监局组织开展了多次专项治理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小餐饮治理是影响文明城市创建的瓶颈问题之一。”胡国春介绍,为达到长效治理的根本目的,市食药监局制定了《合肥市小餐饮食品安全整规工作指导意见》。

  从2014年开始,集中利用三年时间,开展小餐饮整顿和规范工作,着力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小餐饮食品安全问题。其中去年全市已完成创建小餐饮示范街14条,今后,各县(市、区)每年要求整规示范店100家以上。通过示范街、示范店的创建引领,将逐步解决小餐饮监管中长期存在的盲区。

  针对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管难的问题,市食药监局制定了《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等无证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实名登记监管工作的通知》,探索实行实名登记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对食品加工小作坊的日常监管。目前,全市共登记食品加工小作坊765家。在实名登记基础上,组织人员对食品小作坊开展全面检查,掌握小作坊的生产现状,将其纳入全面监管,杜绝监管盲区。

  规范食品批发市场举措:建立肉菜流通追溯系统

  “舌尖上的安全”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

  为加强对全市食品批发市场监管工作,杜绝部分经营户“关门避检”的现象,市食药监局制定了《关于加强食品批发市场治理的通知》,对全市食品批发市场进行整治,确保食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防止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通过引导规范与行政处罚相结合的方式,督促食品批发市场经营者依法经营。

  周谷堆农产品批发市场充分发挥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市场电子结算系统和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等技术手段,严把食品安全关,严格市场准入,认真落实市场安全管理责任,确保群众吃上放心肉、放心菜。目前,全市基本达到食品批发市场开办者100%落实审查、管理等责任,市场内经营者100%亮照或悬挂公示牌经营,市场销售的猪肉100%索取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的工作目标。

  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举措:重大违规者将被“拉黑

  不管是生产领域,还是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一旦出现问题,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胡国春介绍,为了促进企业诚信生产经营,市食药监局制定了《合肥市食品药品安全“黑名单”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制度,对食品药品企业的诚信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及时通过局网站发布诚信和失信企业相关信息,督促企业加强自律。

  “我们整理完善食品药品企业信息,逐步建立食品药品企业信用档案,将企业基础信息、日常监管信息、信用等级信息等内容纳入企业信用档案。”胡国春介绍。此外,实施食品药品企业信用等级分级管理,即通过建立和完善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企业信用建设相关制度,对辖区内食品药品企业进行分类管理,不同等级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将失信企业列为重点监督对象,增加检查频次;对长期守信的企业,探索建立激励机制。

  “今后,我们将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及时公开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大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公益宣传,定期发布消费警示,积极曝光制假售假、坑害消费者的典型案例。”胡国春介绍,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投诉举报处置管理,全面落实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广泛引导群众和消费者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理性维护自身权益,努力营造“人人重视食品药品安全、人人参与安全监督”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