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中院诉讼服务中心工作纪实

25.11.2015  15:32
 

  安徽法院网讯        安徽合肥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著称于世。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收案数、结案数、结案率、人均结案数已连续7年位居安徽省16个中级法院首位。今年1至10月,该院新收诉讼执行案件17917件。“案多人少”矛盾愈发突出。

  围绕着如何进一步提升审判效率,落实司法为民措施,合肥中院在全省率先行动起来,升级改建诉讼服务中心。2014年11月,总投资1560万元、总面积2256平方米的新诉讼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形成具有五大功能、四大特色的规范化、标准化诉讼服务运行体系。

  “我们致力于把诉讼服务中心打造成为对外周到服务群众,对内提升审判质效的平台,让人民法院司法为民措施看得见、摸得着,让法官脱离事务性工作,专注于审判。”合肥中院院长许建一语道出对诉讼服务中心的明确定位。

  职能前移“一站式”服务群众

  “大爷,您认为法院的判决怎么不合理了?”心理咨询专家庞良虹笑着问一名年近90岁的来访当事人。

  “法院在财产分配上不公平,别人凭什么多分一点。”来访的老大爷激动地说道。

  “大爷,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这里是一个沙盘,您可以从这边柜子上选择一件物品放进来,我可能就能知道您在想什么。”庞良虹的举动引起了老人的兴趣。

  原来,陈大爷与他人因财产分配问题上法院打官司,对判决不服。今年9月23日,陈大爷带着老伴来到合肥中院,在诉讼服务中心导诉员的引导下,他们很快见到了立案二庭庭长潘中潮。

  在信访服务区,潘中潮对陈大爷夫妇的疑问一一解答,但老人还不甘心。一同值班的心理咨询专家庞良虹提出与两位老人进行心理沙盘游戏,陈大爷欣然接受。随后,两位老人被带进信访服务区一处装饰暖心、风格清新的小房间。这里是合肥中院与安徽省现代心理研究所联合设立的“阳光心灵驿站”,16位知名专业心理咨询师轮流在这里为诉讼当事人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当天,值班心理咨询师庞良虹与两位老人拉家常,诉情理,了解上访对生活的影响及其家人对此事的看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最后,两位老人家接受了法官和专家的建议,表示理解法院工作,接受法院的判决。

  这是合肥中院诉讼服务中心为当事人提供贴心服务的一个缩影。

  “打官司,有时就是为了说个理,但是说不通,心里就会别扭。我们希望这些当事人能够先走进心灵驿站,心平气和地打官司。”合肥中院副院长田岚说。

  据介绍,合肥中院将除庭审以外的其他诉讼服务事项“打包”整合为23项功能,前移至诉讼服务中心“一站式”办理。当事人在一个大厅就可办理立案、查询咨询、诉前保全、司法救助、费用缴退、判后答疑等事项,真正做到“走进一个厅,事务一站清”,让当事人无论在哪个窗口,都能得到满意、温馨的服务。

  在整合各项职能的基础上,合肥中院更注重在细节创新上下功夫,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候访服务区设置了二维码扫描屏、360全景导诉、诉讼服务自助终端,为当事人提供指南、全景电子地图、案件查询、法官留言等集约化的诉讼服务;在综合服务区设有便民服务室,引入书吧、茶吧、银行ATM柜员机、自动售货机和母婴室,为群众提供细微周到服务;在立案服务区配备自助立案系统和集中送达平台,开设四个12368诉讼服务热线坐席,为群众答疑解惑;在调解服务区设立远程视频、涉外商事等8个特色调解室,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非诉渠道解决矛盾纠纷,真正用心把各项便民措施落到实处。

  据了解,改建后的诉讼服务中心投入使用以来,已经受理各类审执案件19813件,提供法律咨询1230件,接听12368热线1670余次,网上立案195件,接受并办理法律援助122件,对困难群众进行司法救助62件,救助金额共计57万余元。

  智能化服务诉讼走上“快车道

  今年4月14日,合肥中院民四庭张怡法官通过远程视频审理一起兄弟之间房屋分割纠纷案。经法官耐心调解,分处两地的案件当事人达成调解意向。在调解协议顺利履行完毕后,重归于好的兄弟一起给合肥中院送来一面锦旗,表达对法官高效办案、便民为民的敬意。

  除了法官利用远程视频系统实现与当事人在线“面对面”,给外地当事人带来便利之外,合肥中院依托信息化,利用移动终端播放自制的立案登记制动漫片,通俗易懂地告知当事人如何打官司,将当事人需要知晓的事项集成到360法院全景办公地图,并设有语音播报功能,当事人能轻松查询法庭和公共区域布局以及功能。还在全省率先启动司法查控网,实现坐在指挥中心就能对财产进行查控,大大提高了办案效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事人可以通过自助终端给法官进行视频或语音留言,这是合肥中院的一大创新。

  11月9日一上班,当事人叶蓓来到合肥中院诉讼服务中心查询自己的一起劳动争议案件办理情况。

  在值班主任的指引下,叶蓓来到自助终端前。

  “这台机器能查询到全省任意一家法院的案件审理情况,您只要把自己的身份证放在这个感应区域就可以了。”话音刚落,只听到“”的一声,屏幕上显示出她的案件正在审理中,在承办法官名字的正下方,“我要联系法官”的标识很醒目。

  叶蓓迟疑地点击一下,屏幕上立马跳出来“视频留言”和“音频留言”,在点击“视频留言”后,叶蓓对着终端上的摄像头将自己想要咨询的问题录制成一段短视频直接发送给法官。

  “没想到现在联系法官这么方便。”叶蓓由衷地感叹道。

  田岚告诉记者,诉讼服务中心职能增加后,需要配备大量工作人员,我们按照“442”模式进行优化配置,以40%法官、40%购买社会服务、20%志愿者的构成比例,安排在不同的服务岗位。司法资源的优化配备,让少量法官在前台办理综合性服务工作,使更多法官从日常事务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审理好案件。

  “诉讼服务中心承担了许多事务性工作,一定程度上为法官减了负减了压,我们可以全心办案,提高了办案效率。”法官张勇说。

  “一室一品”打造多元化解纠纷平台

  家住巢湖的王先生在工地拆卸、运送泵管劳动中,被钢管砸成重伤,构成七级伤残。

  去年7月,王先生将理赔材料交给保险公司,双方就赔偿数额发生争议。案经巢湖市法院审理后,判决保险公司赔偿王先生意外伤害伤残赔偿金20万元和意外医疗赔偿99800元。保险公司不服向合肥中院提出上诉。

  今年7月4日,合肥中院邀请合肥市保险行业协会调解员来到保险金融纠纷调解室,对该案进行调解。王先生走进调解室,看到挂在墙上的指引和流程图,就明白调解的程序。

  在法官和调解员努力下,双方当场握手言和。

  在这间调解室里,记者看到一面墙上挂着合肥市地图,印有全国保险纠纷诉讼与调解对接机制试点法院的金属字体,另一面墙上悬挂着保险纠纷案件诉讼调解指引和保险纠纷案件调解流程图等画框,金色的画框和体现徽文化的设计风格彰显出金融主题。这间特色调解室启用以来,已经成功调解金融保险类纠纷745起。

  为应对案件大幅攀升形势,提升审判效率,合肥中院大力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根据案件类型,在诉讼服务中心调解服务区专门设立家事、金融保险纠纷、物业纠纷、知识产权、涉外商事、远程视频等8个特色调解室,将诉讼服务中心打造成多元化解纠纷平台。一方面根据不同主题,将中国风和徽文化元素充分融入到设计中,凸显“一室一品”的人文关怀,力求让每个调解室体现出功能特色,营造贴心、温馨的调解氛围,很好地拉近双方当事人的距离;另一方面引进专业化调解力量,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非诉渠道解决矛盾纠纷,将大量纠纷高效、快捷化解在诉前,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更为法官减负。

  在调解服务区功能定位上,合肥中院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以司法体制改革为契机,转变服务理念,构建“法院指导、行业参与、多元衔接”的多元纠纷调解工作机制,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司法便民、高效。据统计,今年1至10月份,全市两级法院调撤案件20896件,调解结案11678件,撤诉9218件,其中合肥中院调撤案件1394件,调解结案816件,撤诉578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