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 学人本色 ——记省政协委员鲍恒

06.02.2016  10:10

   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2月6日讯 他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从学生到先生,35年教学的光阴岁月里,古代文学一直是他与这个世界对话的最好表达;他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国家及省内多个项目的研究工作,出版《清代词体学论稿》、《宋诗百首》等在学界响当当的著作。身为一名政协委员,他在多项涉及群众关切的重要课题上建言献策,今天的“代表委员风采录”为您介绍省政协委员,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鲍恒。

  这是清代词人张慧言的《水调歌头》,也是古代文学教授鲍恒最喜欢的词作之一。

  雪后初晴的早晨,记者在安徽大学人文楼四楼的一间办公室见到了鲍恒教授,儒雅,温和,脸上带着自信、谦虚的笑容。古代文学就是现当代文学,古人面临的问题即使我们今人面临的问题,在学术教学上,鲍恒老师的兼收并蓄是出了名的,他讲课时声情并茂,不时妙语联珠,有时候连窗边都趴着旁听的人。多一些互动,多一些讨论,让更多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是鲍恒教授的教学特点。“我经常让学生看传统的、古代的东西,比如中央电视台9套有档节目《我从汉朝来》,然后让学生讨论,他说的是汉朝的事,其实牵涉到我们今天的文化传统,大家参与度很高。我们在跟历史做比较贯通的话,可能我们就觉得古代的东西就更加生动了。”鲍恒说。

  2015年,鲍恒教授主动辞去安徽大学文学院院长的职务,潜心教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课程,他一直在教。虽然早已是业界专家,但每次上课前,鲍恒老师总是认真备课。他一直告诫自己,大学课程的发展一定要有学术的前瞻性,要跟上学术研究发展的步伐。“我觉得我们这样一个学科,他就是这样一个薪火相传的学科,也是中国文化你源远流长的学科,我们中华民族不断发展下去,我们的文化也就会一直广大发扬下去,从这个意义来说,我们的学科的前景应该说是无比广阔的。”

  身为省政协委员,鲍恒教授连续两年全程参与了由省政协协商民主课题的调研,涉及公共文化服务支撑保障体系和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等方面,并在省政协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文化服务水平对口协商会上做了主题发言。他说,作为一名政协委员要特别淡化荣誉的意识、强化责任意识。“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责任,由省委省政府、省政协组织的对口协商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因为这个平台群众比较关切,社会有这种需要,政府又想做,三位一体合在一块,合力就形成了。”(安徽台记者: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