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公号需审核 不得擅自发布时政类新闻

08.08.2014  11:10

    昨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以下简称“网信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要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公众账号不得擅自发布时政类新闻报道。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开设公号均需通过审核

  依据昨日出台的规定,开设公众账号时,应当经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审核。

  根据规定,新闻单位、新闻网站开设的公众账号可以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的非新闻单位开设的公众账号可以转载时政类新闻。其他公众账号未经批准不得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

  内容提供者后台需实名认证

  规定指出,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注册账号时,应当与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签订协议,承诺遵守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利益、公民合法权益、公共秩序、社会道德风尚和信息真实性等“七条底线”。

  此外,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要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通过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后注册账号。

  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负责人徐丰表示,在实际操作层面,新闻单位中可能存在以单位整体、部门和从业人员三种名义注册的情况,在注册账号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个性化名称,新出台的规定并未对公号名称做出严格限定。新闻单位可以使用一些比较符合媒体传播规律的公号名称,名称的选择主要根据媒体单位或具备新闻信息服务资质的单位在开设过程中的需求来定,而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对可以发布或转载时政类新闻的公众账号加注标识。

  违反规定将被“封号”

  根据规定要求,提供即时通信工具服务的企业应当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各项制度,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保护用户信息及公民个人隐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处理公众举报的违法和不良信息。

  在信息发布层面,企业的监管责任被进一步强化。徐丰介绍,对于已经注册的公共账号,需要企业逐步加强管理;新账号的注册需按规定执行,想发布相关信息,在操作层面上也需要企业进一步落实。

  对违反协议约定的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企业应当视情节采取警示、限制发布、暂停更新直至关闭账号等措施,并保存有关记录,履行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义务。对违反规定的行为,由有关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回应

  腾讯:不会大规模“封号”

  腾讯有关负责人昨天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规定的出台对微信公众账号的注册流程并没有什么改变。规定针对的仅是公众账号部分,对普通微信用户不会有影响。

  公众平台已采取实名制

  这位负责人表示,目前平台上存在少部分谣言、诈骗等现象,对平台和用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我们对此高度关注,绝对不允许这种现象肆意扩张。相信在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帮助下会促进正能量和平台良性生态的发展。

  据介绍,目前微信公众平台已采取实名制。对现有公众账号,腾讯不会进行大规模“封号”,一旦发布违规内容,腾讯将会依据《规定》和公众平台运营规则进行相应处理。

  上半年冻结365万恶意账号

  这位负责人表示,在《规定》出台之前,腾讯安排了专业运营团队对微信用户举报进行核实处理,只要举报得当,7天之内都会得到相应的处理。微信每天在全球接收80万条以上的举报,其中40万是无效的重复举报和错误举报。今年上半年,腾讯安全中心举报平台就收到约6000万条举报消息,有超过3500万用户主动向腾讯举报恶意账号,经审核有365万个恶意账号被冻结。此外,腾讯在打击不良信息以及网络黑色产业链方面实施了专项的“雷霆行动”。半年以来,累计封停假货公众账号3万个;每日封停欺诈广告1000万条。

  新一轮清理谣言等有害信息的行动将展开,此次清理的重点将是公众号,尤其是刻意散布虚假信息、诈骗、色情以及诱导用户进行分享的公众号。

  易信:建议建立统一监督平台

  易信昨天表示,已经采取四方面手段进行管制。一是发现有涉及网络非法信息的图文、视频、链接等内容,马上采取关闭关停措施;二是从严检查第三方合作伙伴提供的各项内容;三是全方位建立全民举报机制;四是将采取7×24小时不间断的人工审核机制,一旦发现违规内容及账号,立即采取封停措施。

  易信建议建立全国统一的“即时通信工具网络违法信息监督举报平台”,统一平台有利于统一管理与信息共享,避免人力及资源的浪费。

  分析

  专家:谨防地方可能出现过度管理

  有关业内人士就《规定》出台后是否能有效规范即时通信工具乱象、实名制是否会侵犯个人信息和隐私、是否将影响个人意见的自由表达等三大社会关切进行了分析。

  关切一:能否有效治理乱象?

  网信办数据显示,我国即时通信服务用户已突破8亿。然而,这些即时通信工具平台也因存在涉恐、涉暴、涉黄等违法信息大肆传播的乱象而饱受诟病。

  微信、易信、陌陌等即时通信工具运行团队负责人普遍表示,当前出台《规定》很有必要,这将对他们加大治理网络乱象提供重要依据和有效抓手。

  “《规定》总体上是适度的,强调了发展和管理两个角度并重。”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方兴东提醒,要谨防一些地方部门可能出现超越条款的过度管理。

  关切二:是否会侵害个人隐私?

  采访中一些人士担心,如果即时通信工具使用者进行真实身份信息注册,是否会“矫枉过正”,影响其个人信息安全。

  为此,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负责人徐丰回应说,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依法依规督促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落实主体责任,在真实身份信息注册各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沈阳表示,保护个人隐私就要求相关管理者不要轻易介入私人交流空间,特别对非公开传播的通信内容管理要进一步加以规范。

  关切三:是否影响网络言论自由?

  业内人士表示,有的网民担忧《规定》会影响网络言论自由,其实这是没必要的。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韩晓宁认为,“实名”更多的是一种管理手段和对不当言论的震慑行为,而“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在为网络谣言追责提供基础的同时,更有利于畅通网络信息传播渠道。

  释疑

  什么是即时通信工具?

  即时通信工具,主要指微信、微米、易信、来往、米聊、陌陌、时光谱等各类基于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面向终端使用者提供即时信息交流服务的应用。

  什么是时政类新闻?

  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负责人徐丰表示,依据2005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时政类新闻信息包括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公共事务的报道、评论,以及有关社会突发事件的报道、评论。

  微信有多少公众账号?

  目前微信公众平台上有580万公众账号,其中多数为政务类、商务类。目前有超过6000家政务微信。

  本版文/本报记者 吴琳琳 桂田田

(责任编辑:刘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