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民俗映记:黄山叶村叠罗汉代代相传 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22.02.2018  22:26

叠罗汉,古称“踏肩”,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三阳乡叶村叠罗汉由两三人到十几人不等表演,通过骑坐在下层人肩上的方式实现叠高,动作变化多样、惊险刺激。经过代代相传,叠罗汉渐渐自民间百戏、乡傩、目连戏中剥离出来,成为有六十六套程式(寓意“六六大顺”)的独立民间艺术门类。

据传明末年间,三阳乡叶村西的一所寺院内有位叫惠安的和尚,爱其寺环境清幽,便“挂单”在本寺院扎根,后金榜题名,位居“解元”,“解元寺”也由此而来。太平天国残兵败将溃退至叶村时,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僧人奋起抵抗,敌方败退。后因寺卫疏忽,“解元寺”遭偷袭,敌方纵火围寺,40多位寺僧无一逃脱,“解元寺”毁于一旦。

叶村人为祭祀惠安法师及众僧英魂在天之灵,保佑叶村百姓平安吉祥,每逢元宵节,以叠罗汉的民间杂技游街形式表示纪念。叶村叠罗汉表演依大小年有所不同。大年即闰年(农历闰月的年份),所有叠罗汉程式套路要分两夜演完,旅居在外族人要尽可能赶回村参加活动。小年活动套路可略减,旅外族人亦不一定要求回乡参加活动。

叶村叠罗汉活动由五至七人不等的罗汉班组织,罗汉头相对稳定,被推举主持叠罗汉事务,罗汉班成员则不断变化。每年岁末,罗汉班在宗祠集议拟出一份推荐参加叠罗人名单,罗汉头根据罗汉班的决议,确定来年叠罗汉活动的规模,根据需要确定角色,列为入选罗汉(每年25至35人不等)。最后向入选罗汉分别发出《罗汉帖》,接到《罗汉帖》的男丁,深感荣幸,将帖供于堂屋案桌正中,放下手头所有的事务待命。正式的叠罗汉系列活动,一般从每年农历正月初六开始,十八结束,为期十三天(排练九天,正式演出两天)。

正月初六傍晚,罗汉头领着罗汉们敲锣鼓、放爆竹,去解元寺(原址重建的一小庙)接罗汉老郎牌位。罗汉们焚香礼拜后,罗汉头取下牌位,交由“金顶”(叠牌坊最顶端的小罗汉,以化妆金色脸而名,亦称尖顶)捧,敲锣打鼓回村,村人执棒香在村口夹道迎接,簇拥着将牌位安置于排练处案桌上,谓老郎坐镇排练,供奉至本年叠罗汉活动结束。

当晚,罗汉头带领赤膊赤脚的罗汉们“练谱”,一般将六十六套程式逐一排练一遍,然后将本年确定的演出程式进行重点排练。

正月十一至十四为彩排阶段,所有罗汉皆赤膊、戴布罗汉帽、束白布腰带、穿彩裤老布山袜,唯不开脸。每晚排练结束,祠堂供半夜餐。

十五日夜,罗汉化妆游村。罗汉的化妆,主要依“下架”、“二架”、“三架”、“尖顶”四个类型开脸。罗汉队伍要先进行游村,依次为捧罗汉老郎排位的“尖顶”、锣鼓队、钟鼓楼形灯、滚灯、五兽灯、动物灯、人物灯、十二生肖灯、花草虫鱼灯、罗汉队伍、锣鼓队,这支队伍要游遍全村每一条巷,所到之处,户家要烧香放爆竹迎新纳吉。游村毕,即到戏台上集中。先后进行走台、演罗汉,最后是演出的高潮部分,叠罗汉表演。

十六日白天继续游村,晚上叠罗汉,部分程式是十五晚未叠的新套路。结束后将罗汉老郎牌位送至解元寺归位,至此叠罗汉活动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