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发烧友花费十余万用镜头记录合肥三十年

01.09.2015  11:29
摘要 : 近日,在合肥的一个摄影大赛上,一张张老照片将人们带回到二三十年前的老合肥。这些照片的拍摄者周晓鸣除了工作,摄影爱好已经占据了他人生的大半部分。

  曾经热闹非凡的合肥“菜篮子”“果篮子”坝上街,人潮川流不息的三孝口天桥……近日,在合肥的一个摄影大赛上,一张张老照片将人们带回到二三十年前的老合肥。这些照片的拍摄者周晓鸣除了工作,摄影爱好已经占据了他人生的大半部分。从1980年开始买下人生的第一台海鸥相机,到今天的佳能5D3,他带着心爱的相机记录合肥,记录这些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的风景。

 

  一间工作室里都是老合肥的味道

 

  在刚刚结束的一次摄影大赛上,52岁的周晓鸣获得了一等奖。获奖展出的照片全都是合肥的老照片,许多老街巷、老建筑都是年轻人不曾见过的,也勾起了很多老合肥人的记忆。

 

  8月31日,在周晓鸣的指引下,江淮晨报、江淮网记者来到了他玩摄影的“基地”。工作室不大,刚进门,就让人有一种置身于某个景点的感觉,里面全都是老物件,墙上还挂着一些老相机和老照片。

 

  摄影爱好坚持了30年

 

  1979年,周晓鸣进入合肥一家电影院做美工,负责给每一部新电影画海报,写横幅。1980年,他用攒下的400元买了人生的第一台相机,海鸥牌胶片相机,每做一份海报,就拍下来留存。“当时一个月就二三十块钱工资。”

 

  十年后,他换了工作。但一有时间,他就会带着自己心爱的相机,骑着车穿梭在合肥大街小巷,建筑、街道、河流、人物等全都是他相机里的风景。

 

  周晓鸣对摄影的痴迷程度从他的“硬件”设施上就能清晰看出。自从爱上了摄影,他已经换了六部相机了,从上世纪80年代的海鸥胶片相机,到如今的佳能5D3,还有收藏的20多部不同年代型号的相机,单单从相机上来看,他的开销已经超过十万元。

 

  除此之外还有胶卷、打印机、相纸等,都是特别烧钱的“玩意”,周晓鸣的家人就没有意见吗?“这几十年来,很幸运,我获得了很多摄影奖项,而这些奖金全部被我用来购买设备了,所以也算是收支平衡吧。”周晓鸣笑道。

 

  从爱好到有意识记录合肥的变化

 

  “说实在的,刚开始仅仅因为爱好摄影,看到什么都想把它拍下来。”周晓鸣告诉我们,可是渐渐地拍的多了,他就发现,他镜头里的地点没变,可是风景却大相径庭了。“我开始想到,我可以用我的镜头来记录这座城市的变化。”他开始一边整理思路,一边有意识地拍摄,以主题为中心,用很长的时间,去记录每一处的变化。

 

  “我很善于与人交流,每次在拍摄之前,我都会先去跟别人聊天,聊到那种他会请我到家里去喝茶的程度,再去拍摄,这样就容易多了。”

 

  为什么能够将一个爱好坚持三十多年?周晓鸣说,因为他爱这座城市,他对这些逐渐老去和即将消失的东西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他要用镜头去记录。“只有摄影能够让这些都定格成永恒,也能让我们的祖祖辈辈都看到老合肥。”(来源:合肥在线-江淮晨报)

责任编辑:  一米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