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述评:优先发展,惠农政策扶农强农

26.11.2017  19:39
安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述评:优先发展,惠农政策扶农强农 - 徽广播
来源: pic.ahrtv.cn

  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事关全面小康大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当前,全省上下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和抓好省委、省政府近期一系列重大政策结合起来,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强力推动农业产业化,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农村发展生机勃勃。

   夯实基础,调优结构,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今年以来,我省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补短板”改善农业供给上的薄弱环节。

  今年6月,《安徽省“十三五”种植业发展规划》出台。规划提出了稳定发展粮食产能,合理调优种植结构,推动优质和专用品牌农产品发展。今年初,出台年度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计划,明确以小泵站、小水闸、中小灌区、塘坝、河沟、机电井、末级渠系等工程为重点推进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

  优化布局、拉长短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今年我省夏粮总产279亿斤,在面积比上年减少的情况下,总产增产1.5亿斤,这主要得益于水利、科技、机制等要素优化升级,提升了单产。今年秋粮也呈单产和总产双增态势。

  既要高产,更要提效。以调结构作为核心,我省大力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安徽省“十三五”种植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在优先发展水稻和小麦口粮生产,确保粮食产能稳定的同时,推动生产要素向有前景的领域和新兴产业集聚,延长种植业全产业链。

  去年秋种,省农委、省粮食局、省农发行印发《发展专用品牌粮食试点意见》,在全省41个县(市、区)开展品牌小麦生产,并把发展品牌粮食作为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重要内容,纳入对各市政府年终综合考评的考核指标。

  去年以来,我省创建15个粮食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县,59家省部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推广稻鱼综合种养面积70万亩。实施稻鱼综合种养亩收千斤粮、亩增千元钱的“双千工程”,在农业结构调整上勇闯新路。

  从刚刚结束的秋种看,各地既在粮食品类上做文章,迎合消费升级,又积极推动粮经饲统筹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省农委农情调度显示,今年全省秋粮安排总面积5231.1万亩,比上年增加68.3万亩。其中小麦比上年增加58万亩,油菜减少40万亩,蔬菜增加10万亩。

   培育龙头企业,打响皖农品牌,以产业化拓展农业发展新空间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今年以来,我省把“加快推进以农产品加工为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作为落实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的三大战役之一,强力推进。

  今年4月7日,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安徽省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实施方案(2017—2021)年》。实施方案提出,到2021年,我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5万亿元,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

  省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方案出台了许多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在扶持资金安排上,明确逐步建立“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设立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强化公共服务,成立安徽省农产品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服务平台等。前9个月,全省农业招商引资额1095亿元,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实施方案迅速落地实施,取得明显成效。今年前9个月,全省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7847.7亿元,同比增长10%,增幅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

  农业新业态是农业产业化的“蓝海”。截至9月底,全省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达到9个、示范点22个。前9个月全省休闲农业接待人数14039.1万人次,增长28%,休闲农业综合营业收入565.9亿元,同比增长25%。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中坚力量。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6756家,比上年底增加327家。全省发展各类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500多个,较上年底增加500多个。全省新增无公害农产品614个、有效使用绿色标志产品408个、有机农产品150个。

   持续以改革破解难题,释放红利,推动农业农村发展

  改革愈深入,发展动力就愈强劲。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深化农村改革决策部署,全力推进农村“三变”等关键领域改革,农村改革次第开花、纵深推进,为农业农村发展释放新动力。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去年7月,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工作方案》,选择11个县(区)13个村正式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试点。今年,我省又选择10个县(区)整体推进“三变”改革。

  “三变”改革激活了农村发展要素,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据统计,13个试点村共盘活集体土地1137亩,农户承包地入股4230亩,宅基地入股2047平方米。试点村村集体收入一年共增加176.7万元,村均增收13.6万元。入股农户共实现财产性收益348.2万元,户均收益1956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约1000元。

  改革不断为农民带来新红利。今年前3季度,我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15元,同比增长8.9%,高出全国水平0.2个百分点。今年6月,我省出台《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实施意见》,贯彻中央要求,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在土地经营权流转、入股、抵押贷款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余额7.77亿元,今年投放5.7亿元;农民住房所有权抵押贷款余额2亿元,今年投放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