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涡阳县辉山村:红色基因扮靓美丽乡村

28.08.2020  20:54
亳州市涡阳县辉山村:红色基因扮靓美丽乡村 - 徽广播
来源: pic.ahrtv.cn

  在皖北腹地涡阳县,有一座名字叫“市”的镇——曹市镇;曹市镇的腹地,有一座因得名的村,辉山村。

  辉山是革命老区,300余位新四军抗日英烈长眠于此,建有皖北最早最大的抗日烈士陵园。近年来,辉山村在“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的理念指导下,以“互联网+三农”为实施路径,积极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农旅结合、休闲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走生态绿色发展之路。辉山村依托烈士陵园,融合红色文化元素建设美丽乡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和弘扬,将村落的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激活乡村经济,改善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打造具有历史记忆和地域特色的休闲旅游服务型村庄。

     由“灰”而“辉”  传说与真实为之“赋名”

  “辉山原来叫灰山,这是有据可查的,但为何之前叫灰山,传说较多。  ”69岁的辉山村退休老支书侯传武说,“灰山”来源的众多说法中,有一种广为流传。黄石公将兵书传给西汉开国元勋张良后,归隐老子家乡山中,此山因而得名“黄石山”。至东汉桓帝,在涡阳修“天静宫”和“天心宫”,需要大量灰料,工匠们在就地取材中发现,距离涡河最近的黄石山的山石做灰料最佳,此后,建宫殿的灰料便全部取自这座山。就这样,“灰山”渐渐取代“黄石山”的称呼。

  后来更名为“辉山”并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可不是传说故事,而是真实的历史事件。  “据地方志记载,1944年8月,新四军在这里与日伪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侯传武讲述道,为收复豫皖苏边区,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彭雪枫率新四军四师十一旅及九旅主力挺进津浦路西。不幸的是,在八里庄战斗中,彭雪枫师长为流弹所伤,壮烈殉国。至1945年春,在挺进津浦路西的数次战斗中,新四军四师主力部队牺牲300余人,从侵略者手中解放了三万五千余平方公里国土。

  为缅怀彭雪枫的光辉业绩,纪念西进以来牺牲的革命烈士,当时的路西地委书记吴芝圃、军分区司令员张震、政委赖毅率十一旅在涡阳县休整时,顺应当地群众和部队官兵的愿望,决定建造烈士陵园,陵园的地址就选在曹市集东的灰山上。  1945年秋季动工,历时近5个月施工,一座巍峨壮观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屹立在灰山之巅。为彰扬英雄业绩,激励后人奋进,时任雪涡县(涡阳县前身)县长的李晨征得广大官兵和民众同意,遂发布公告,将“灰山”更名为“辉山”,并在公告里明确强调,凡灰山一切与之相关的名称均更易为“辉山”。自此辉山成了英雄辉煌业绩的见证,成了缅怀人民军队的纪念地,也成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由“穷”到“富”  践行新理念为之“赋能”

  踏入烈士安息之地,山门两旁松柏高耸,庄严肃穆。一位老人拿着扫帚、抹布,扫去台阶上的灰尘,擦去随风落在墓碑上的枯叶。

  老人名叫侯传宇,1984年,守护烈士陵园的父亲去世后,他接手重任至今。  “我父亲是抗战部队通讯员,有一次送信回来,看到烈士的墓碑受损了,他很心痛,就决定为烈士守墓。  ”侯传宇说,从1945年到1984年,都是父亲守墓,父亲临终前把使命交给了他。  “父亲说这里埋葬的烈士最小的只有16岁,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他们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应被后人牢记。  ”

  改革开放后,村里年轻人外出务工挣钱,侯传宇一直遵循父亲嘱托,把护陵当成使命,甘守贫穷。侯传宇说,起初陵园只有他一个人,如今随着当地发展红色旅游产业,除了他之外,陵园还配备了两个专业解说员。

  近年来,围绕着烈士陵园,辉山村两委整合“红色资源”,走红色旅游的路子,努力讲好乡村振兴的“新故事”。

  “辉山地理位置偏僻,曾是有名的贫困村。”曹市镇党委副书记岳涛说,五年前,村“两委”提出以旅游产业带动发展集体经济的思路后,与县建投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投入7000多万元改善提升基础设施,以“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为建设理念,整修了战地医院、新四军四师指挥部、忠烈祠、丁永年故居等红色旅游景点,致力打造“英雄筑梦·美丽辉山”。同时,结合红色元素,开发出一系列文创产品。

  在规划和设计建筑风貌上,辉山保持当地文化特征,尽可能恢复传统文化标识,结合地形和建筑功能,充分考虑乡村田园生活的元素,打造具有历史记忆和地域特色的休闲旅游服务型村庄。去年10月,辉山村组织举办了“晒秋节”和其他旅游文化节活动,村民们用日常生活中的农作物摆出党旗、心形等图案,创设出与“红色辉山”相贴合的作品和图像,让游客在倍感亲切的同时,又能感受到创新和变化。

  找准了发展路子的辉山村早已脱贫,2019年全年接待周边和外边游客超过5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000万,直接从业人员近100人,带动周边从业人员500余人。去年,村集体固定资产达1300万元,经营性资产97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近百万元,当地居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日子一天好过一天。

     由“近”及“远”  谋划新发展为之“赋神”

  从无人问津的贫困村,到游客云集的现代“红色小镇”,短短五年的变化,让辉山村村民侯虎振奋不已。

  侯虎是辉山村第一个返乡创业的青年党员,他投资创办了全村第一家民宿——“红色记忆”。走进民宿,满是浓浓的“红色味道”,一下子就将人拉回到火热的革命年代。侯虎告诉记者,起初这里是自己经营的一家超市,多年来,生意一直是不温不火。后来辉山村发展起了旅游经济,他便专门外出进行考察学习经营民宿的成功经验,回来后便把超市改造成了集住宿、餐饮和超市于一体的民宿。  “房间价格从每晚120元到180元不等,有标间、大床房还有亲子房,在节假日期间,经常客满。  ”侯虎说。

  不仅是侯虎这样的年轻人,就连村里的老书记侯传武,也创办了集住宿、阅读、字画交流为一体的“老书记书屋”。在他们的带动下,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开起了餐厅、旅馆,还有人做起了电商,专门销售农副产品和红色文化旅游产品。通过农旅融合,辉山村产业日益兴旺,村民生活越来越富裕。

  在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辉山村还因势利导,积极谋划新的发展方向,搭建了创业就业实践平台,邀请电商专家开展新农人电商知识培训,提高返乡农民工、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助推小农经济发展,努力打造国家级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  “在原有农家乐基础上进行改造美化,通过产业扶持,建好红色记忆外的其他乡宿示范户,带动旅游休闲住宿业态,如今全村有5家饭店、3家民宿。  ”岳涛说,村里还设计了辉山特有农产品品牌和文创旅游纪念品300余种,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层次和收益水平。

  随着产业振兴,辉山村实现道路硬化48公里,全村农田基本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农村安全饮水实现了全覆盖,乡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修建文化广场3个,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安装路灯968盏,实现了各自然村村内亮化。辉山村先后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安徽省旅游示范村、安徽省森林示范村、中国美丽乡村百佳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 编辑:代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