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医共体"的样本

18.02.2017  04:09

  2月10日,天长市人民医院,患者在接受磁共振检查。美国GE3.0磁共振系统是业界最先进的MRI诊断设备,该医院是我省为数不多配置此设备的县级公立医院之一。记者 范柏文 摄

  医改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放眼全球,美国、欧盟均在探索。天长市首创“县域医共体”模式,为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方案,得到世界银行行长、国家卫计委相关负责人及医改专家们的点赞。

  “天长样本”意义何在?为我省乃至全国提供了哪些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强有力的领导是重要保证

   ——成立由书记和市长担纲的“双组长制”医改领导小组,推动决策有部署、有落实、有督查、有保障

  几次前往天长采访,都能见到市委书记金维加的身影。聊起医改,他表述专业,头头是道,如数家珍。

  “医改涉及卫计、发改、编制、财政、人社等多部门,难就难在综合改革上,需要各部门通力协作,尤其需要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金维加说,“不少地方简单认为医改是政府的事,是卫计委的事,这正是医改工作难以取得成效的原因。

  书记抓医改,是不是揽了县长的权,抢了政府的活儿?金维加给出了否定回答。他说,去年举行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这项重大民心工程摆上重要日程,强化责任担当,狠抓推动落实”,给了他更坚定抓医改的信心。“中央有要求,百姓有期待,党委和政府抓医改责无旁贷。 ”金维加认为,主要领导若不重视,县域医改很难推动。比如说备案制,“这实际上打破了原有的审批制,等于是扩编了。只靠卫计部门根本难以协调!

  过去,多头办医、多头管医一直是医疗行业发展存在的弊端。天长市在医改中统一政府办医决策权,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医改领导小组,市长任主任的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形成办医主体明确、部门政策协同、决策科学高效的管理新体制。

  “改革中,不少部门会持观望态度,揣摩领导想法,书记问不问事儿效果完全不一样。 ”“随时听、随时问、经常督查”,是金维加亲抓医改的秘诀之一。市里那么多干部,跟他聊工作最多的人是卫计委主任,他去现场调研最多的也是医院。

  “改革前,院长啥事都能管,看起来很有权,其实常常会为了一件小事在各部门间沟通协调跑断了腿。现在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担任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凡是定下来的事,各部门迅速跟进,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天长市人民医院院长许长松深有体会地说。

  金维加说,在医改投入上,算经济账,更要算民生账、民心账。 2016年,天长市对医改的财政投入达到2800万元。 “当然,钱也并非投入越多越好。关键是要把政府的这部分钱当做一个杠杆,来撬动各方面利益,促进医院良性运转,最终让老百姓得实惠。

   三医联动”是重要突破口

   ——以医保支付制度改革为抓手,倒逼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主动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综合推进药品流通体制改革

  医疗、医保、医药相互连接,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很多地方还在为“二保合一”及其管理权归属问题头疼时,天长已经顺利实行了“三保合一”,在全省率先将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合三项医保制度整合,规整到隶属于医管会的天长市医保管理中心管理。

  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是天长推进医共体的有力抓手。每年年初,该市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基金在预留10%的风险金后,其余按各医共体辖区内的人口数划拨给牵头医院,年底核算,超支不补,结余留用。年底结余的医保基金,会在医共体内部按6∶3∶1的比例,在牵头医院、辖区内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之间分配。

  “这样一来,就使基金补偿费用从‘医院收入’变成了‘医院成本’,倒逼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主动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减少外转患者,并把居民健康管理工作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许长松说。

  早在2012年,天长市就试点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先后实行两轮药品采购改革,对药品和耗材实行零差率销售,并开展药品带量采购工作,破除以药补医。实施医改以来,已累计减少药品加成收入近亿元。前后3次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共3028项,建立起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价格机制。同时强化政府在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中的责任,财政投入逐年增加。

  “哪里‘三医联动’得好,哪里协同得好,哪里的医改成效就好。 ”作为安徽医改及天长医改的联系专家,国家卫计委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代涛对天长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在他看来,天长通过取消以药补医腾空间,理顺医疗服务价格调结构,并通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和医保管理体制改革配合医疗、医药改革,实现了真正的“三医联动”。

   群众“痛点”是发力方向

   ——坚持问题导向,把“强医”放在首要位置,着力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看不了

  近年来,大刀阔斧的改革让百姓受益良多,但由于医改工作错综复杂,百姓看病难、负担重的“痛点”长期挥之不去。

  “群众‘痛点’就是改革的着力点。”金维加说,医改要成功,就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群众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服务。人民有所呼,改革就要有所应。

  为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看不了”,天长开出三张“新处方”:创建医共体,推进分级诊疗,让病人在家门口就可以看上大专家;创新诊疗方式,探索临床路径管理和按病种付费,让医疗服务提质控费见成效;构建全新医疗管理机制,调动医护人员积极性,让百姓看病不折腾。

  基层是医疗卫生体系中最薄弱的一环。要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患者“愿意去”、基层“接得住”是关键。改革中,天长市把“强医”放在首要位置,千方百计提高县级和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

  让“龙头”真正强起来。充分落实县级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按照“能放就放”原则,把用人招人、机构设置、收入分配等6项权力全部下放到医院。 “创新实行编制备案制管理后,两家公立医院人员编制从466个扩容到1841个。我们临床需要专业人才,只需到人社部门备个案,再没有受以往编制审批限制而人才引进不足的困扰。 ”许长松说。

  让“资源”真正活起来。医共体牵头医院对医共体内人、财、物统一管理;医共体内开展医师多点执业,大型医疗设备统一管理、共同使用,使基层就医群众以卫生院的收费标准享受到县级医院医疗服务。

  让“网底”真正兜起来。实行定项补助政策,将基层医疗机构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挂钩。加强镇卫生院改扩建、医疗设备更新及村卫生室标准化提升。建立村医准入退出机制,全市选聘村医571名。

  健康是永恒的话题,医改永远在路上。金维加表示,下一步天长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决策部署,将“县域医共体”打造成更加紧密的服务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为全国医改提供更多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聚焦天长医改】县域医改的“天长模式”

原标题:“县域医共体”的样本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作者:陈群 王慧慧
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安在线
滁州获批安徽历史文化名城
日前,滁州市获省政府批复,文化厅
严防纪律处分决定“打白条”
为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文化厅
安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文化旅游工作
(本报驻安徽记者  郜  磊)日前,文化厅
安徽召开文化市场意识形态工作研判分析会议
(驻安徽记者 郜磊)为进一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