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厅长孙爱民提出国土资源管理改革三大实招

22.01.2015  18:59
         
       
       
       
        2015-01-22 | 作者: 李 平 | 来源: 中国矿业报 |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国土资源供需形势发生了新变化,土地市场进入调整期,土地需求压力进一步趋缓,国土资源管理也呈现出“新常态”。在刚刚结束的2015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孙爱民提出新常态下国土资源管理改革的三大实招。
       
          第一,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去存量、调结构、提质增效攻坚行动。去年,国土资源部先后出台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第61号令)、《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关于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文件,明确将节约集约用地作为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中心工作,以节约集约利用统领土地管理工作。我们认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建议紧紧抓住土地市场进入调整期这一战略机遇,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去存量、调结构、提质增效攻坚行动。以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为抓手,以提高单位面积土地承载力为目标,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严格控制增量,压实政府责任,利用2年左右的时间,千方百计地将存量用地降下来,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逐步降低工矿仓储用地供应规模和比例,提升土地产出率,坚决把单位GDP耗地率降下来。在增量指标使用上,对于存量用地较大的市,除国家和省级重点及基础设施等项目用地予以保障外,其他项目用地必须使用其存量土地,想方设法去存量。
       
          第二,统筹推进国家改革试点与地方的改革创新。近年来,安徽省在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统筹城乡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尤其是宁国市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试点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建议国土资源部里在重点加强对国家批准的改革试点县的改革指导与监督的同时,允许地方根据各自的工作基础,在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之外,继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适时加以指导引导,确保沿着正确方向进行改革探路,并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不断释放改革红利,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比如,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探索“地随人走”的城乡土地利用结构、规模和布局调整新机制,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适应农村土地改革需要,探索农村各类土地综合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地籍调查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为后续的农村土地改革奠定基础;为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探索宅基地与房屋同步登记试点工作等。
       
          第三,实事求是地调整各地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全国土地规划纲要》安排安徽省2020年耕地保有量目标为8539.95万亩。根据“二调”2013年变更调查数据,安徽省耕地8821.95万亩。虽然安徽省耕地面积有所增加,但是由于引江济淮等国家重大项目在安徽实施,且《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黄山和巢湖列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安徽省面临着严峻的耕地保护形势,耕地保护具有较大压力。此外,各类建设项目特别是线性工程临时用地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现象日益突出,尤其是公路、铁路的取土场,对耕地破坏严重且难以恢复。为此,建议依据“二调”和土地变更调查成果数据,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适当调整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布局;细化交通、水利等线性工程临时用地的土地复垦的政策规定,对于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如8000亿铁路投资项目、引江济淮工程等),适当放宽耕地占补平衡要求或者由国家统一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探索对低效果园和残次林地的开发利用,将坡度25度以下的损毁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开发整理成园地,经国土资源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认定验收后可用于占补平衡,并按耕地管理;国家在分配中央分成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时,根据粮食主产区的耕地数量和质量状况、建设潜力,给予重点支持或者单列资金计划,以支持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