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通信工具管理暂行规定引发热议

12.08.2014  12:54

      8月7日,《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发布后,网上网下议论纷纷。在微博话题中,网友们不断在评论处“点赞”“叫好”;而现实中,在对即时通信工具使用者采访时,他们也都表示支持这样的政策出台,支持实名制的推进,希望移动网络环境少一些虚假。

 

      有底线才能健康有序发展
      “规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你怎么看?”国家网信办发布《规定》后,CCTV2《第一时间》栏目新浪官方微博第一时间开展互动话题,与网友聊了起来。
      网友们表示,网络世界同样需要底线,任何自由只有在规范之下才能得到有效保证。微博网友“@小优优丫头”在评论中写道:“绝对的好政策,网络空间不是不法之地。”“@_嘟嘟_喵”也表示:“早该出台这样的政策了,规范管理,能让用户彻底放心使用。
      针对《规定》中关于加强公众账号审核管理以及实名制的要求,网友们认为,一些微信公众号极尽煽风点火之能事,唯恐天下不乱。今晚传媒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吴阿娟也认为,一条谣言可能轻易就会被转发几十万次、几百万次甚至更多,但辟谣的信息却常常被淹没在谣言之中。因此,从源头治理意义重大。而这其中,实名制的原则也将让更多谣言制造者无处藏身。
      采访中,即时通信工具使用者安娜建议,除了时政类信息外,还有很多“揭秘”“生活科普”类的内容也应该纳入治理范围。大家对微信朋友圈里的“揭秘”“偏方”类内容并不陌生,但其中到底有多少是可信的值得推敲。
      而浙江传媒学院教授鲁连显提醒,很多人看到《规定》时首先想到的是微信,但实际上易信、陌陌、米聊、随e聊等即时通信工具存在的问题也不应忽视。

 

      政务微信应凸显服务优势
      《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在《规定》中看到,“鼓励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人民团体开设公众账号,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公众需求。”国家网信办副主任彭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下半年国家网信办将全面推动政务微信公众账号的设立。
      记者从腾讯方面了解到,截至目前已经有34个省市、6000余家政务机构开设了政务公众账号。其中,深圳市民关注“深圳供电”微信公众号能通过微信支付直接缴纳电费;“广东发布”则能为广东居民办理生育、户籍、社保、出入境等20余项个人业务;“武汉交警”还为武汉的驾驶员提供微信缴纳罚款、路况查询等多种服务……
      其实,早在2012年“中国政府网”就入驻微信公众平台,将国务院重要政务信息第一时间通过微信消息推送给广大用户。与此同时,国务院公报室也开通微信公众账号“国务院公报”,大大提高了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文件的“落地率”,提升了政府的透明度和在群众中的威信。
      鲁连显告诉记者,今年第一季度政务微信的增量已达到去年全年增量,这是一个可喜的数字,说明政府职能部门已经认识到即时通信工具在工作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付诸行动。一些具有办事功能的政务微信公众账号,不但简化并提升了办事效率,更拉近了政府部门与百姓间的距离。但同时,相较于25万微博公共账号,政务微信还有一定差距。
      在中国传媒大学日前发布的我国政务微信评估报告中记者看到,仍有一大部分部委政务微信公号“重新闻轻服务”“重宣传轻互动”。对此,鲁连显强调,政府部门要清楚通过政务微信想做什么,它不是政府部门的形象工程,不用心去将其做好反而会影响到自己的社会形象。在政务微信的发展中,智能型服务可以说是其发展方向,而这一过程中,服务项目不用太多,但要保证每一项服务都能让用户感受到有用、好用,突出其便捷性。
      记者从腾讯了解到,微信公众账号阅读量、点赞数功能将于近期上线,这也将使得评估政务微信账号的影响力变得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