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美好乡村建设留住历史文化和“乡愁”

26.09.2014  11:04

      走进安徽省南陵县家发镇板石岭村,青山、绿水、竹海,绿波茫茫,浩瀚绵延……粉墙黛瓦的村舍在百年丹桂群的香味里构成了一幅清新自然的徽派水墨画卷。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句源自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文艺表达,在这个皖南小村庄里得到了体现。

  板石岭村坐落于群山之中,经济来源主要靠生产竹木,毛竹及毛竹加工已达到年产近千万元。村支部书记阮凤玉介绍说,美好乡村建设中,当地政府不断完善与村外交通、村内路面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硬件设施建设,还利用资源优势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发展第三产业,“利用当地历史名人故居、自然景观等特色发展旅游产业,不断增加收入,带动群众致富。

  除了收入增加,令当地村民更为满意的是,在进行美好乡村建设伊始,当地有关部门全程征求村民意见,规划采取村民提、代表议、公众定,变部门“替民做主”为村民“自己做主”。如在村民的提议下当地民居基本保持现状,政府部门只帮助需要的村民进行粉刷维修;村里的垃圾筒、园林座椅、公共厕所等都由本村所产毛竹制成,与村落融为一体。

  “很多跟我在一起打工的其他地方老乡,地被征了,人被赶到楼上去了,家乡也不在了。”长期在外务工回板石岭探亲的村民王毅勇颇有感触,家乡变得既现代,又保持了原来的特色,“真的很自豪!

  板石岭村的变化只是当地美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南陵县委书记程刚认为,美好乡村建设不仅要有“外在美”,更要改善农民的生活。如何在留住“美丽乡愁”的同时,激活闲置的乡村资源,拓宽致富渠道,成为亟待破解的课题。

  据介绍,南陵县按照“一村一品”发展要求,各村利用自身旅游资源优势,不仅形成了一批亮点突出的旅游特色精品村,还通过产业培育,引导村民组建农协、合作社、家庭农场,打造出丫山丹皮、张桥龟鳖等一批美好乡村特色产业,带动了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公共卫生、商贸、金融等公共服务资源的集聚,使农村居民真正做到在家门口安居乐业。

  南陵县工山镇八都何中心村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传统民居聚落。在这个三面环山的小村庄里,晚上在新建的小广场上跳广场舞成为村里女性们的重要娱乐活动之一。安徽南陵:美好乡村建设留住历史文化和“乡愁

  62岁的村民赵富华告诉记者,他的老伴儿基本上每天都要去跳舞,“现在孙子在村里新建的幼儿园里上学,她没那么累,可不要去跳跳舞。

  在美好乡村建设中,最令赵富华印象深刻的则是村民环保意识的逐渐转变,“以前村里垃圾特别多,现在不但过去的垃圾已经清理了,村民们已经习惯把垃圾放在新置的垃圾桶里,娃娃们都知道主动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

  令村民何学光津津乐道的则是农村越来越多的文艺活动。据了解,南陵县创建“美好乡村大舞台”,立足“草根”舞台、“布衣”舞台的定位,采取“文化下乡”和“文明播种”相结合,正逐渐成为地方富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南陵县委宣传部部长俞才贞表示,这种“接地气”的文艺演出,既有对诚实守信、敬老孝亲等积极向上节目的专业编排,又融合群众自发组织的广场舞、戏曲表演等喜闻乐见节目参演,在受到农村群众喜爱的同时,也宣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此外,该县还借助美好乡村示范点阵地,不断扩大公共服务领域,公交班线、道德讲堂、健康义诊、安全用电知识宣传、创业培训、文明创建、商业娱乐等公共服务不断向农村输送和延伸。

  “我们也会注意,在缩小城乡二元差距,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同时,让现在农村逐渐弱化的传统文化、习俗以及温暖的邻里关系得以保留。”程刚说。

( 来源:新华网  作者:葛如江、詹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