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谯法院打好组合拳 出击“老赖”取实效

28.01.2015  11:24
 

  安徽法院网讯  2014年12月,失信被执行“老赖”的名单在滁州市所有线路的公交电视上亮相,这是滁州市南谯区人民法院树立司法权威的又一有力举措。为加大执行效果,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自2014年3月开始,滁州市南谯法院强化执行措施,多渠道曝光“老赖”,多手段治理“老赖”,迫使失信被执行人积极履行义务。截止目前,已有11人主动到法院履行执行标的40余万元。同时有4人主动与法院联系,商讨履行义务事宜,以避免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员名单。

  一是统一管理,严格把关。坚决贯彻落实最高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根据《规定》列明的六大失信行为,严格规范被执行人失信信息归集和报送工作,认真审查被执行人是否具有履行能力。共录入失信被执行人130名自然人和6个单位,标的额总计924.4万元。在被执行人履行或部分履行生效裁判确定的义务后,及时更新相关信息,防止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不当损害。

  二是突出重点,发布公告。在法院公告栏和被执行人所在社区、村委会等地张贴公告,对于居住在农村的失信被执行人,重点向其居住地的乡镇信用社、邮政储蓄、农业银行等有储蓄业务的银行发布失信名单;对于城镇居民,还重视向房管、土地、工商、车管所等部门发布协查通报,限制失信被执行人在各项领域的行为,促其履行生效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

  三是构建平台,公示信息。在法院官方网站、新浪微博和官方微信上,在滁州市人流密集、繁华的天长路闹市区显示屏上,在全市所有公交线路的公交电视上,滚动公示136名失信被执行人主要身份信息照片、被执行人失信的具体情况、以及执行依据和执行法院,让老赖寸步难行。此举受到市民热烈拥护和一致好评,反响强烈。

  四是依托媒体,扩大影响。在滁州市电视台“天天360”新闻频道和“大家谈”访谈频道,积极宣传失信行为对当事人、对自身、对社会带来的危害与影响,讲解最高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和法院各项举措,弘扬诚信精神,构建诚实信用环境。

  五是加大力度,集中执行。自2014年12月15日起至2015年2月18日,利用年末部分被执行人返乡的黄金时间,再拉年度第五次执行会战。按照被执行人所在区域分成乌衣腰铺执行组、沙河城北区执行组和施集执行组,针对涉及残疾人、农民工等弱势群体,以及追索劳动报酬、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工伤赔偿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民生案件开展集中执行,重拳出击治“老赖”。

  六是长效推进,保障效果。进一步完善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信息制度,严格规范失信被执行人纳入名单数据库流程;进一步加大失信惩罚力度,研究制定更加具体、更有操作性的实施细则;进一步强化强制执行手段,提高失信违法成本,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