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书记谈十九大: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投身应用型高校建设新征程

20.12.2017  22:36

 

   

      蔡敬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高等教育走出转型期、重建新稳态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命题和迈进普及化阶段的关键“钥匙”。合肥学院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就是要在建设应用型高校和一流应用型专业的征程中不断明确办学定位、凝练办学特色、转变办学方式,突出“”“”“”,让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

深入领会好新定位“聚焦聚力

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深刻认识当下中国高等教育所处的“新时代”。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正从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作用转向支撑引领并重,发展阶段也从大众化阶段快速进入了普及化阶段。新时代呼唤新定位,新定位带来新认识。我们要切实把十九大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抓好高校育人的具体举措,转化为推动示范引领、优化结构、推动融合、鼓励创新的强大动力,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新认识塑造新使命。当前,应用型高校要实现与国家教育事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就要将自身放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大局中来谋划、来推进,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光芒洒向“应用型高等教育”的每一寸土地。要打造让社会满意、家长满意、学生满意的高等教育,培养出更多更好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一流应用型人才。

中国的应用型高校要在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基础上切实增强教育自信,瞄准地方性、特色化、高水平三个关键发力,在特色发展中树品牌,在创新发展中焕发生命力,为“两步走”战略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作为一所“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高校,合肥学院要立足国情、省情、市情,坚持扎根与融通并存,既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中国特色;也要共享共建,深度融通欧洲应用型高等教育领域新探索。只有不断放宽眼界,化压力为动力,方能“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

围绕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精准施工

过去5年,中国教育事业全面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提前实现。中国高等教育要发出中国声音,建设中国的、人民的、世界一流的、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者和引领者。在这一伟大征程中,应用型高校更要为服务高等教育“变轨超车”跨越式发展积极贡献中国智慧,提交中国模式、中国方案,切实激发基层探索的创造性。

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建设被写入合肥市政府工作报告、合肥市“十三五”规划、安徽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合肥市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和安徽省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合肥学院“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的创立与构建不仅是应用型高校内涵建设的着力点,更是有中国特色、反映中国价值、体现中国精神的发力点。

2016年以来,基地“一个示范校”“六个平台”“1251人才计划”建设的加快推进,安徽省对德引智项目管理办公室在德设立,进一步推动了应用型教育全方位转型和系统性提升,推进了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改革,使合肥学院成为安徽合肥乃至中国的一张智慧新名片,同时也将成为应用型高校建设一面新旗帜、新标杆。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新起点上,我们可以自豪但不可以自满,应该自信但决不能自负。应该看到,“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建设承载了一代合肥学院人的希望与梦想,“基地”建设从宏图初展到谋划实施,从“大起来”到“强起来”,必将走出一条通过教育自信建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之路。

聚焦应用型一流专业“主动作为

2003年,合肥学院开始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理念,在国内最早提出、研究并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地方高校的应用型转变,学校提炼出“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并赋予它新的内涵,从“新建本科”走向“新型大学”。5年来,学院着力推动“八个转变”,发挥了推动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示范引领作用。

如何紧扣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结合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需求和办学治校的新实践,讲好“应用型发展”的中国故事,提炼中国经验,是学校内涵建设、特色发展的核心,更是打造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使命担当。合肥学院围绕“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建设,定位与打造拥有高水平应用型专业、高效率资源保障体系、高层次协同创新平台、高规格教育教学改革成果、高素质师资队伍、高质量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六高一示范”载体。

百舸争流千帆竞,应用型高校理应争创一流,用“奋进之笔、得意之作”献礼十九大。一流专业是一流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陈宝生部长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确,专业建设承载着课程、教师、教学、学生及教学方法技术等复杂要素,只有把专业建扎实,把一流本科办好,培养一流人才的目标才可能实现。一流应用型专业如何建?当前,随着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的系统推进,合肥学院正紧密对接产业行业需求、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设置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对接,通过专业认证提升建设水平。学校不断探索“双师双能”师资和协同创新平台建设领域关键环节的新突破。首先,强化教师的企业背景和实践经验,通过“1251”工程从海内外企业和科研院所广揽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和创新性人才,进一步沉淀“国际化”的应用型师资。其次,通过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三位一体的平台培育,打通科研成果转化利用的“最后一公里”,提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撑度,不断提高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逐步实现从应用型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培养体系精准发力与系统构建。

理念决定行动,有为方能有位。应用型高校建设已然翻开了崭新一页,那么我们在硬件、软件建设齐步上了一个台阶后,下一步如何发展?合肥学院13年锐意改革凝聚的热情、干劲以及建设成果如何固化下来?唯有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增强狠抓落实的本领,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方能筑牢全链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魂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