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精神与我们这一行】 瞄准前沿,实现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10.11.2017  13:29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明确要求。全省科技工作者纷纷表示,将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部署、新要求,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抢占原始创新高点,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安徽贡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潘建伟:

  瞄准前沿,为建设科技强国建功立业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作为近五年的重大科技成果之一,出现在十九大报告中,引起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广大师生的热议。 “能够亲身参与并见证伟大中华民族的复兴圆梦,是自己最大的幸运。 ”中科大教授、中科院院士、“墨子号”首席科学家潘建伟说,今后将继续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增强量子信息领域原创能力,为建设科技强国建功立业。

  “你的梦想是什么? ”“我要在中国建一个和您的实验室一样的世界领先的量子光学实验室。 ”1996年,26岁的潘建伟来到奥地利求学,第一次见面,他这样回答导师塞林格教授。仅仅一年之后,潘建伟便与同事一起在国际权威杂志《自然》上发表了“首次实现量子隐形传态”的学术论文,该成果被《自然》杂志评为“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

  2001年,学成归国的潘建伟开始酝酿在中科大搭建自己的量子实验室。随着我国科研经费投入的不断增加,量子实验室从无到有,从有到强。近五年来,潘建伟团队不断冲击量子信息研究的世界纪录,先后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开通世界首条千公里级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并研制出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

  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要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我国科技创新经历了从跟踪模仿学习,到并跑甚至在某些方面领跑的跨越。 ”潘建伟表示,中华民族要强起来,必须靠创新驱动,力争在一些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量子信息领域则要努力实现量子保密通信、量子计算模拟和量子精密测量等各个领域的全面领先。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桂华侨: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赢蓝天保卫战

  十九大报告特别关注科技创新,并要求“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要“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 ”“作为一名环境监测技术科研工作者,我现在的研究和攻关方向与十九大报告的相关要求高度契合,这让我倍感振奋。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机所研究员桂华侨说。

  近年来,桂华侨所在的课题组对大气环境中的细颗粒物监测技术研发进行了提前部署,通过在线监测方法与关键技术创新,自主研发大气细颗粒物质量浓度监测仪、粒径谱仪、有机碳/元素碳分析仪和大气能见度仪等关键技术设备,并通过环保部和中国气象局组织的相关技术认证,关键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这些研究成果,已经批量应用于环保部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重点城市大气灰霾监测超级站、中国气象局气象自动观测网,在最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中也发挥了重要技术支撑作用。他们研究团队的“大气细颗粒物在线监测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也因此获得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桂华侨告诉记者,为积极参与国家科技创新,他们课题组还联合多家产学研优势单位,成功申报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批大气专项——“移动污染源排放快速在线监测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项目,目标就是为我国移动污染源排放评估和监管,特别是为机动车国V和国Ⅵ标准的顺利实施提供先进技术装备,使得我国移动污染源排放监管将更加快速、准确、全面。

  “作为项目负责人,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桂华侨表示,将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形成具有自主产权的移动污染源排放快速在线监测技术设备,为移动源监管需求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打赢蓝天保卫战”贡献一份力量。

   中国电科38所所长助理、中国电科首席科学家洪一:

  强化基础研究,锻造尖端高性能芯片

  “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对我们从事处理器基础研究的工作者来说,是一个莫大鼓舞。 ”中国电科38所所长助理、中国电科首席科学家洪一表示。

  1秒钟完成300亿次浮点运算,或1秒钟完成80亿次浮点乘法累加运算,这是首款国产全自主数字信号处理芯片“魂芯一号”所拥有的“最强大脑”。“魂芯”项目总负责人洪一介绍,一直以来,我国在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芯片方面始终依赖进口,无法自主可控一直是威胁我国国防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大心病和隐患,“魂芯一号”的出现填补了我国在高性能芯片领域的空白。目前,“魂芯一号”已在空警-500预警机等我国多型骨干武器装备上得到广泛应用,雷达装备了这一仅有一元硬币大小的“秘密武器”,运算速度会大大提高,电磁波探测能力也会如虎添翼。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锻造更为尖端的高性能芯片。 ”洪一说,当前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软件定义××”已成为时代的强力呼声,是引领未来硬件设备实现有效手段,如软件定义通信、软件定义雷达、软件定义网络、软件定义连接等。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需要有若干个强有力的相关处理器件进行支撑。作为信息系统设备前端处理器,“魂芯”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在“软件定义××”大潮中将扮演一个非常重要角色。目前,“魂芯一号”经过实际产品小范围应用,已证明这个处理器架构有效性。

  洪一透露,在此基础上构建的“魂芯二号”已经完成测试,性能达到预期目标,与国产CPU以共建全国产化软件化处理平台为目标,初步实现“软件定义信息处理设备”基本形态,展现出软件定义设备的优越性,为未来以“魂芯三号/魂芯四号”系列产品为基准,全面进入软件定义设备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记者 桂运安)

【专题】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原标题:瞄准前沿,实现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作者:桂运安    编辑:杨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