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用耗材或带量采购 做手术、检查或能更省钱

18.02.2016  09:05

围绕患者就医负担不增加的原则,去年4月1日起,全省百家公立医院率先实施医改新政。到大医院看小病更贵、大医院看病限号限时……诸多医改新政的落地开始变更我省居民的就医习惯。那么,今年我省在医改上还有哪些新动作?昨天,省政协委员、省卫计委主任于德志做客晨报新闻会客厅对此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医用耗材今年重点:或施行带量采购 利好:手术、检查能省钱

取消药品加成、实施药品带量采购……我省自去年执行医改新政后,随着多项关于公立医院药品的新规落地,省内医疗机构长期实行的“以药养医”彻底成为历史。

事实上,我省本轮医改可以简单地归类为一升一降,也就是说,开药、做检查都能省钱,但是做手术的费用要贵一些。而在今年,市民在我省公立医疗机构做医用设备检查项目甚至是做手术,都会更省钱。

“以前市民患小病却被开出‘大处方’、‘高价药’的现象也被患者诟病。”于德志表示,此前市民抱怨看病贵的病根在于过去“以药养医”的机制。

“过去卖药是医疗机构获取利润的主要方式。可是医院和医生是依托医学知识和专业条件提供技术服务的,不应该成为从药品销售中获得利益的机构和人员。”于德志称,一些医疗机构甚至不收取诊断费用,其实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机构纯靠卖药获取利润。

“虽然现在药费下降了,但是医用设备的检查治疗价格还是高。”于德志向江淮晨报、江淮网记者透露,今年我省将通过出台多项政策降低医用设备耗材价格,从而降低患者在医疗机构检查、手术时的费用。

“医用耗材价格降低后,术中有使用到医用耗材的病人的手术费用会降低。”合肥市二院医务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基本上手术都会用到耗材”。也就是说,医用耗材价格降低后,患者的手术费用有望降低。

关键词:“医养结合”今年重点:今年推新方案,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利好:减轻养老压力

养老几乎是每一位市民都要直面的话题。此前,由于医院和养老体系分离,家中老人一旦患病就不得不在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间奔波。

“医养结合”的模式是否能够破解这个难题,又该如何实施?

于德志介绍称,目前在我省设置100张床位以上的养老机构,可申请设置护理院、康复医院等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床位需另设;其他具备条件的养老机构可申请设置卫生所、卫生室、门诊部等。符合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条件的,可申请纳入定点范围,入住的参保老年人按规定享受相应待遇。

“今年相关部门将针对医养结合共同研究出新的方案文件,尽快推动医养结合,来应对老龄化。”于德志透露,目前该方案正在研究筹备阶段,“会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养老机构、参与养老服务”。

关键词:专科医疗今年重点:县级妇幼保健机构 利好:增加床位

省卫计委今年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自“单独两孩”政策实施以来,安徽已有3.7万对夫妇申请二孩生育,其中已出生1.7万人。对此,于德志透露,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将带来公共服务需求的增长,“妇幼保健院等专科医疗机构会面临更大压力”。

“专科医疗建设已被列入我省医疗发展的短板项目。我们希望政府增加投入,另一方面放开社会办院,让大家都参与进来。”于德志还表示,今年我省卫生部门将重点布局妇幼保健医院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县级妇幼保健机构。

原标题:今年医改又传利好消息做手术、检查或能更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