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医改首日:费用有升有降 分级医疗需推进

02.04.2015  13:24

4月1日,亳州市人民医院门诊大厅,导医护士正在向群众介绍门诊收费公示。 特约摄影 张延林

4月1日零点,备受关注的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正式启动。百姓看病能否顺利挂号、就医费用是否有变化?限时限号后,医生压力是否有减轻?当天一早,记者赶赴多家医院,现场感受医改第一天的新变化。

平稳有序患者就医未“遇堵”

早晨7:50,记者赶到安医大一附院绩溪路门诊。往日熙攘拥挤的门诊大厅,此刻人气显得“清淡”不少。在每个挂号窗口,医院都贴出“温馨提示”,详细列明各类门诊的限号人数和现行诊察费价格。“早就听说今天要启动医改。早晨7点就出门往医院赶,7点半开始排队,挂到了专家门诊12号,比之前想像得要顺利。 ”2楼儿科门诊外,杨艳丽抱着1岁的儿子在安心候诊。

凌晨3点就从寿县包车赶来合肥的孙女士,因司机路不熟而耽误了时间。 “准备求诊风湿免疫科的徐建华专家,但现在号源已经没有了,怎么办啊? ”她一脸焦急地向导诊台护士求助。考虑到外地病人就诊不易,导诊护士经过协调,为她申请加了一个号。

在省立医院,宽敞明亮的新门诊大厅内,除了随处可见的关于医改限号、调价等政策的宣传标志,还设置了不少就诊流程温馨提示。未到9点,骨科、心血管科等“热门”科室的专家号便已经挂完,患者们虽难免失望,但普遍反应冷静。“我妈有心脏病,这次是带她来看知名专家的。大医院的号都难挂,今天不行,就明天再来。”专程从淮北来的周姓男子说。走访多家省属医院后,记者发现,当天患者较往日普遍有明显减少。如安医大二附院儿科,截至10:40,共接诊115位患者,而往日,此时患者一般已超过200人。 “这说明群众对医改政策已有充分了解。出于诊察费提高、门诊限号等原因,一部分患者自愿选择了去基层医院就诊。”安医大一附院门诊部李维荣分析认为。

多管齐下尽力满足就医需求

改革首日就医秩序平稳的背后,是各家医院纷纷出台的一整套周密应对举措。

在合肥,省属各家三级医院纷纷采取了增加安排门诊医生、实行错峰排班、加强院内不同诊区诊疗力量动态调配等办法。同时,优化诊疗流程,利用门诊各服务台、导医员、电子屏等,引导患者科学就医。

在安医大一附院,为缓解压力,医院将绩溪路门诊和长江路门诊打通,所有诊室全部开放,还在两个门诊部之间增设便民班车。同时,灵活把握限号原则,在医生服务时间空余的情况下,适时加号。“跟患者交流的时间长了,问诊更细致,诊疗质量也有保证。看病过程中,医患双方精神都放松了不少。”内分泌科专家陈明为坦言,“以往,我半天门诊量近70个,说得嗓子都冒烟。很累,但一堆病人都在那等着,不看也不行。 ”

安医大二附院共推出电话、网络、支付宝等6种预约挂号方式,且预约挂号与现场挂号共用一个号池,最大程度保证患者方便就医。本着“医生门诊限号,病人看病不限号”的原则,医院通过延长门诊时间、增加专家门诊人员等方法,多渠道解决门诊看病号源紧张问题。在省第二人民医院,门诊部增加安排了导医和志愿者,加强引导病人首诊一般选择普通门诊,疑难复杂疾病选择专家门诊。

费用有升有降百姓反应显“淡定”

60岁的祝文斌患糖尿病已经20多年,每个月都会来安医一附院复诊。 “担心挂不上号,凌晨4点多就来医院了,挂到了第一号! ”八点一刻,已拿完药的她乐滋滋地对记者说。问及费用,她掏出上个月的发票对比,“你看这胰岛素,上次是每支64.2元,现在每支55.8元,便宜了一些。但如果算上挂号费20元,价格也差不了多少。 ”

“根据调整的价格,我们曾在总体收入、次均费用、典型病例三个层面做过基础测算。结果表明,在没有做相关检查的情况下,大医院次均费用约230元。因此,小病、常见病患者到大医院就诊并不‘划算’。”省卫计委主任于德志表示,取消药品加成并同步适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后,患者就医负担不会增加,但费用结构会发生变化,花在药品、耗材和检查上的钱会有所减少,花在诊察、治疗、手术等方面的钱会有所增加,“从整体看,在省级医院看小病、常见病花费的钱会增加,看大病、重病花的钱会减少。从长远看,特别是药品耗材带量采购、规范合理用药等政策措施实施后,患者就医负担还会进一步减轻。 ”“改革的指导方向完全正确,但说实话,由于之前的医疗服务价格基数很小,调整后仍然是偏低的。”安医大二附院副院长杨琍琦坦言。比如全胃切除手术,以前是800元,此次提高50%后为1200元。 “对于一个需要6位医护人员、耗时近4个小时的大手术而言,这个收费标准真的不高。 ”对于未来的改革之路,她表示乐观,“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历史的‘欠账’要一步步来纠正。只要方向正确,就一定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

医疗资源紧张“分级诊疗”很迫切

纵观各家医院,增加门诊医生、延长门诊时间等是主要应对举措。如安医大一附院,4月1日,全院共增加近30位门诊医生。以耳鼻喉科为例,全天共有6位医生坐诊,诊治患者208位。而在同为周三的3月4日,该科有4位医生坐诊,诊治患者231位。

“平时,儿科一般安排3个专家门诊、1个普通门诊,今天共开放5个专家门诊、1个普通门诊。 ”安医大二附院儿科主任医师王宁玲说。原本当日并没有门诊排班的她,9点钟查房后,就匆匆赶到门诊诊室,对于未来,她坦言有点“心里没底”,“这样的工作安排,短期内还能坚持,但长期如此的话,医生的压力会更大。毕竟,病房工作除了查房外,还包括病情告知、诊疗方案讨论、病历记录等诸多内容。如果有限的医生资源过多应对门诊工作,住院患者诊疗质量可能会受影响,医生的工作负荷也过大。 ”

“实现分级诊疗,是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本途径。 ”杨琍琦认为,要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关键是要改变群众原有就医习惯,使其自愿首诊在基层、小病在基层,“这需要一个过程。光靠限号‘堵’患者是行不通的,必须以市场规律逐步影响患者就医习惯,引导患者合理分流到基层。 ”“引导患者就近首诊、基层首诊的同时,还将通过对基层医生加强业务培训、组建医联体、城乡医院对口精准化帮扶等措施,帮助基层医疗机构迅速提升服务水平,确保患者在基层能看好病。 ”于德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