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水源区面源污染林业生态修复技术研究项目通过现场查定

26.11.2014  03:42
   国家林业局政府网11月24日讯     11月9日至10日,国家林业局科技司计划处组织由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南京林业大学和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中国林科院亚林所主持的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长三角水源区面源污染林业生态修复技术研究”项目进行了现场查定。
  专家组到浙江省安吉县杭垓镇、孝丰镇等地查看了现场,听取了项目负责人的汇报,经质疑和讨论答疑,认为项目已经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各项考核指标。
  该项目在浙江安吉开展经济纯林林分结构调整、坡地固氮植物篱构建、塘渠-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提出了水源区防护林体系构建技术、坡地固氮植物篱建设技术、水岸植被缓冲带建设技术和污染水体植物修复技术。创制“毛竹+南方红豆杉”、“毛竹+披针叶茴香”、“板栗+油茶”、“板栗+披针叶茴香”等经济林林分结构改造模式10种,试验示范林面积260亩;构建坡地板栗+安吉白茶、板栗+金银花等5种模式等高植物篱试验示范区,面积210亩;营建“水杉+竹子”、“竹子+灌木”、“水杉+竹子”和草本植物等滨岸植被缓冲带试验示范区140亩;营建塘渠-湿地生态系统修复试验示范区100亩。发表论文14篇,出版专著1部,申报专利2项。项目成果在浙江省“五水共治”、江苏太湖防护林建设和上海黄浦江水源涵养林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中得到应用,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的林业工作,维护了区域水安全。(中国林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