埇桥区被授予安徽省全民健身示范县(市、区)荣誉称号

11.09.2014  16:54

        9月6日,在淮南市凤台县召开的安徽省全民健身示范县(市、区)试点工作总结会议上,埇桥区全民健身工作特色鲜明,亮点频现,成效显著,在宿州市四县一区中树立了典范,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被授予安徽省全民健身示范县(市、区)荣誉称号,并获赠2套32件室外全民健身路径器材。

        2012年,安徽省体育局在全国率先启动全民健身示范县(市、区)试点工作,埇桥区被确定为全省17个试点单位之一。两年来,埇桥区高度重视,立足实际,围绕一个主题(全民参与健身,建设美好埇桥),突出两个重点(全民健身活动,公共体育场地建设),抓好三个坚持(坚持全民健身与城市发展同步,坚持城乡体育协调发展,坚持体育惠民原则),扎实开展工作,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群体格局,为推动我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健身、不断提高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省体育局的肯定。       加强领导,全力推进创建工作         从组织、政策、资金、考核、宣传五个方面全力推进,成立了由区长为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体育、教育、文化、财政等各部门负责人及各乡镇、街道党政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各单位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专职工作人员。根据实际,制定并细化了开展试点工作各单位工作任务,把工作开展情况纳入体育部门年度考核内容,与创建“健康埇桥”、参加全运会、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一并考核。近几年,区人大先后对农村体育、学校体育、业余训练、体育健身设施进行了专题调研,常委会专门听取调研情况,形成决议,督促落实好全民健身工作。举办全国钓鱼锦标赛、区直机关第二届运动会、迎国庆健身长跑、“点燃激情提升效能”千人越野长跑活动等重大群体活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四大班子领导亲临现场,带头参与健身活动。       多方合力,广泛开展群体活动         紧紧围绕“全民参与健身,建设美好埇桥”这一主题,按照“因地制宜、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就近就便”原则,采取市区联动、部门联办、城乡互动等方式,组织城乡居民参加体育健身和体育竞赛活动,努力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普遍化、经常化,广泛开展了乒乓球、羽毛球、篮球、健身操(舞)、自行车、太极拳(剑、扇)、棋牌、门球、体育舞蹈、钓鱼、拔河、健身走、登山等群众喜爱、易于普及的全民健身竞赛和展示活动。工作开展以来,广大群众健身意识明显增强,参加体育健身的人数明显增多。区体育办与区直工委、教体局、总工会等部门密切配合,利用元旦、三八妇女节、五一、七一、全民健身日、国庆节等节假日组织开展了53次群众性体育活动,直接参加人数达21000人次。利用大型体育赛事带动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先后举办了“万合杯”全国钓鱼巡回赛安徽宿州站、“符离集烧鸡杯”2011—2012年度全国钓鱼锦标赛总决赛暨2012—2013年度全国钓鱼锦标赛、“乐天玛特·乔氏杯”中式八球国际大师赛分站赛(安徽宿州站)、黄淮海全国部分城市体育舞蹈公开赛等大型赛事。支持各单项体育协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健身活动,提高他们组织指导群众参与体育健身的积极性,扩大社会影响力。组织参加安徽省体育局、安徽省农业委员会主办的五届安徽省农民篮球大赛,埇桥区代表队四次获得第一名。曹村镇、祁县镇、时村镇、杨庄乡、栏杆镇、符离镇先后被评为安徽省“千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祁县镇、杨庄乡被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       整合资源,加快推进场地建设         整合创建文明城区、体育民生工程和美好乡村建设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在城乡积极实施体育惠民工程,推动构建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体系,全民健身场地建设加快推进,极大地改善了城乡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的环境和条件。截至2013年12月31日,根据全国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初步统计,全区城乡各类体育场地数量有2050个,体育场地面积1595408平方米。采取市区联动、共建共享的模式,在广场、公园、环城河两岸、居民区等公共场所安装了23套健身路径;组织实施“511”城市体育行动计划,建成全民健身苑12个。2012年——2013年,新建了102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争取省专项场地建设补助资金102万元,全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80%。累计建成县级全民健身广场1个,乡镇级全民健身广场12个,覆盖率达48%,其中,时村镇、符离镇被授予全国乡镇体育健身示范工程,蕲县镇被授予国家级乡镇全民健身广场。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契机,借助省、市、区三级政策和资金的倾斜,先后投资45万元用于光明村、桃山村、六合新村等8个省级重点新农村体育场地建设,积极打造农村体育场地示范工程。目前,市区体育部门正在积极建设以科技文化广场、银河广场为中心,以环城河为纽带,加速向沱河景观带、新汴河景观带辐射延伸的全民健身场地格局,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