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河区推动志愿服务走向制度化

11.09.2014  18:21

  9月10日下午,在包河区南园社区志愿服务广场,一群志愿者现场设台提供志愿服务,免费理发、家电维修、义诊咨询……各类志愿服务应有尽有,深受社区居民欢迎。

  “每个月,我们都会在广场举办这些志愿服务活动,及时帮助大家解决问题。”芜湖路街道南园社区党总支书记、社居委主任谢辉说,特别是社区推广的“金色童年”、“爱心家长”、“桑榆新风”三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社区居民对此认同度很高。

  这是包河区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当下,一些地方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流于形式,“‘雷锋’3月来了,4月就走了”。志愿服务,只有坚持常态化,才能持久生效,才能及时解决群众问题,才能真正获得老百姓的认可。

  “志愿服务不能‘无中生有’,更不能是‘应付’,志愿服务队伍也不能太零散。”包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明办主任李幸松说,开展志愿服务,必须立足于社区,紧紧抓住社区居民的需求,根据需要来制定特色化的服务内容。“社区居民的需求是长期的,也是多样化的,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志愿服务要形成常态,只有长期坚持,才能满足居民需求,而制度化建设就是一条可行路径。

  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是包河区一大亮点。去年以来,包河区坚持把志愿服务作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社区的主导作用和居民的主体作用,通过建立网络化覆盖、规范化运行、阵地化服务、项目化运作四项机制,推动了志愿服务持续健康开展,取得良好成效,被确立为全国志愿服务记录制度试点地区。

  目前,包河区全区网上注册各类志愿者达6万多人,成立了13大类、400支志愿者服务队。“除了志愿服务实现网格化全覆盖外,我们还建立起规范化的运行机制,确保志愿服务有章可循。”李幸松说,包河区相继实施“专业志愿队伍倍增计划”和“志愿者领头人工程”,通过校地、企地、义工组织和基地多种共建形式,围绕日常服务、法律援助、应急救援、健康义诊等内容,提供常态化志愿服务。

  不论是“两站合一、双工联动”,还是“社工引领义工,义工协助社工”,或者“八小时之外”党员先锋站等各类志愿服务品牌,包河区都力争构建起阵地化服务机制及项目化运作机制,推动志愿服务走向常态化、制度化。

  李幸松说,志愿服务虽然主体是广大居民,但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推动。政府应提供资金、场地等各方面的支持,为志愿者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