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因清廉而流芳百世

01.09.2015  22:20

  合肥这个地方因为出了个包青天而名扬天下,合肥的百姓也多自豪地称自己是包公的乡亲。和别的地方一样,可能受尽了封建官僚阶层的欺压和剥削,老百姓都盼望着能够遇到像包公那样的青天大老爷,而包公故乡的百姓尤盛。

   东乡有个包公镇

  包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其名成为清廉的象征。“龙图包公,生平若何?肺肝冰雪,胸次山河。报国尽忠,临政无阿。杲杲清名,万古不磨。”这诗句表达了人民对包拯的赞美。而他的出生地就在合肥东乡,即今天的肥东县包公镇。

  去那里采访时,当地人热情地把我带到包拯故宅遗址,骄傲地向我介绍东西并列仅相距百米的包家井、塘。塘名曰清净塘,又名荷花塘、清明塘,水甚清澈。

  而包氏宗祠距村北约2公里,始建于宋,现在所建之祠为光绪年间重修。宗祠有四进,规模不算宏大,正厅陈列着《包氏宗谱》、《包孝肃议》及包拯塑像,塑像两侧有王朝、马汉守护,正厅左壁题有《包氏家训》。

   香花不改旧时墩

  包拯出生于今天的肥东县包公镇小包村,少时却是在合肥城内香花墩读书。

  都说盛世修志,而方志之书大多一省一城市,少有林泉美胜。但香花墩是担得起如此殊荣的,早在丙辰年(1916年),孙仲修、陶述彭就共同编修、刊印了《香花墩志》,其中的《香花墩考》对香花墩的来龙去脉有所交代。据说,在此之前,癸卯年(1903年)就有了第一本《香花墩志》,是舒城人李恩绶撰写,可惜只有手稿,尚未刊印。

  明朝崇祯时的府志记载,包公的故宅在镇淮楼西凤凰桥巷子里,那里有个读书台,是昔日包拯读书的地方,人们把那里就叫做香花墩。

  只取护城河一段

  到合肥游玩,必去之处除了逍遥津,就是包公祠了。围绕着包公祠的那一汪护城河名曰包河,若按旧时的地理位置叙述,应该在合肥城东南的旧城墙外侧,它因北宋清官包公及其后裔居住之地而得名,现在几经修缮,已经成为包河景区,更使这一名胜古迹流芳百世,万民敬仰。

  包河其实是老庐州城护城河的一段,是包拯死后仅为自己的后代留下的所谓遗产。包拯于宋仁宗天圣年间考取进士,初因父母皆老,故朝廷授官坚辞不受,后及双亲亡才出任地方官。他从县一级官吏一直做到枢密副使,一生为官公正廉明,从未收受过老百姓半分贿赂和谢礼,为我国封建社会中著名的清廉官吏之一。包拯所处的大宋王朝到了宋仁宗时期,官场就已开始变得昏暗了,在那样的封建专制下,黎民百姓唯一的期盼就是呼唤清官的出现,而包拯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时刻诞生的,他被百姓称为“包青天”,一生不畏权贵执法如山,又爱民如子为政清廉,包河就是他为官清廉的见证。

  老合肥都知道“不要庐州府一转,只取护城河一段”的故事,一转在合肥土话里就是一圈的意思,这里指整个庐州城。传说北宋嘉祐七年春天(公元1062年),北宋仁宗皇帝因包拯居官清廉又家境贫寒欲将整个庐州城赏赐给他。但包拯坚辞不受,在宋仁宗的坚持下,包拯最后才要了庐州城郊的一段淤塞已久的护城河。由于河不比田产,它分不开卖不掉也富不了,因此包拯的后代子孙多依河而住,靠捕鱼挖藕采莲为生。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为政清廉的封建官吏,便把这一段护城河称为包河。

  解放后,家乡人为纪念包拯,在包河边建起了占地约9公顷的包河公园,它是合肥环城公园中一个最优美的景点。

  担载着道义重量

  包公在合肥历史上,既不是官职最高的,也不是最有才华的,却是老百姓最敬仰的。究其原因,还是希望多多出现一些清官,多享太平盛世。

  遗憾的是,兵荒马乱的年代,合肥百姓并没有享受到期盼的福荫。那个时代流传着一首民谣:

  合肥合肥,

  民瘦官肥,

  城里衙门,

  城外土匪,

  家家户户驻军队。

  在这样的日子里煎熬,百姓更加仰慕公正无私的包公了。有人说包公是担载着道义重量的符号,社会治理,无外乎以法、以德,包公言行正是这两者的结合体,不论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会获得广泛的认同。不光是正统的渠道,戏曲小说更是让包公的形象理想化了,他的家乡戏——庐剧,也把《铡美案》、《秦香莲》、《狸猫换太子》等当成了经典剧目,教化的力量远远盖过了正史。

  影疏月素清风阁

  最能代表家乡人民怀念这位清官的是清风阁,里面的明月亭是一座长宽各4米的重檐碑亭,亭高8.4米,亭内置石碑一座,碑高2.3米。碑文明确记载是为纪念包拯1000周年诞辰而建。

  清风阁位于包河南岸,东连包公墓园,西接包公祠,全园占地2.2公顷,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

  清风阁坐西朝东,与包公墓遥对呼应。登顶可俯视城市风光及整个包公文化旅游区的秀丽景色。清风阁外檐柱间设有格子门,每面为九扇,门为方格花心;顶层为彩绘藻井,门、楞、柱都为栗壳色,陪以白色墙面,色彩素淡。

  而最为彰显的是亭内镶嵌的那幅长5.4米、宽5米名为《清风赞》的大型椴木浮雕。浮雕由两个部分组成,中心为包公浮雕像。背景展示的是包公生平事迹,有《回乡敬孝》、《审牛舌案》、《陈州放粮》、《弹劾三魁》等片段,两侧分别是《运粮戍边》和《西办盐务》。

  这倒契合了包公精彩的一生。

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安在线
滁州获批安徽历史文化名城
日前,滁州市获省政府批复,文化厅
严防纪律处分决定“打白条”
为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