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风采]“救火厂长”康承业

05.05.2015  06:35

  “我之所以如此倾力所从事的事业,一是责任担当,二是性格使然。 ”近日,记者在马鞍山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见到了康承业,他正在办公室里紧张地批复文件,手机铃声不时地响起。

  2008年,时任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的康承业,被调到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那时候的十七冶,是一家产业结构单一的工程建设类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竞争力显著下降,甚至连职工的工资都已发不出来,一度处在破产的边缘。

  “这是组织对我的信任,我一定要让十七冶变个样。”到任后,康承业对症下药,对十七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从树立“效率第一,用未来思考今天”价值观入手,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十七冶发生了“裂变效应”,迅速扭转了亏损局面。

  当年,十七冶的营业额即突破30亿元,补发了拖欠的全部员工工资。在康承业任职十七冶的3年间,企业资产总额增长了138.98%,利润增长30.88倍,新员工的离职率也由2007年底的31.11%降到2010年底的5.14%。

  2013年,钢铁市场持续低迷,冶金行业面临严重的市场困境,中冶集团旗下的另一家企业——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走到了历史拐点,康承业第二次临危受命,担任中冶华天的董事长。

  “以前,中冶华天的经济效益较好,这让员工忽视了危机的临近,优越感较强,小富即安,小成即满。 ”康承业告诉记者,初到中冶华天,他在深入调研摸底后,总结出对公司“二次创业,跨越发展”形成阻碍的“九大问题”,而当时,不少员工尤其是干部却不以为然。

  “企业要发展,员工是第一要素,要改革就得先从人事制度改起。”康承业打破干部“能上不能下”的俗规,引入末位调整制度,对考核排序靠后的干部进行5%-10%的调整。

  “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去年一年,中冶华天共有10名处级干部被调整岗位。现在,在中冶华天,“凭业绩说话”“严格按业绩取酬”已成为新常态。人事制度改革初显成效,康承业紧接着在战略、文化、组织、经营、制度、分配、财务等八方面力促改革创新,交出了157项改革成果。 2013年,中冶华天新签合同51.76亿元、营业收入42.54亿元、利润3.03亿元,分别完成中冶集团下达预算指标的147.2%、122.8%和136.4%,员工人均收入同比增长10%,大部分指标都达到和超过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每天只休息5个小时,康承业为企业发展而辛勤工作。在117个法定节假日中,他只因为自己眼部手术住院和回上海家里探望患有严重疾病的老父亲休息过11天。公司一位副总工程师跟他开玩笑:“你来之前我以为我是工作狂,你来了之后我可不敢这么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