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美劳动者]丁海燕:“无声世界”的师生情

29.04.2016  09:23

丁海燕用手语给学生上课。

  中安在线讯 对特教中心教师丁海燕的四个学生来说,无论从何种意义上,丁老师都不只是老师,更是亲人。

  9年4名学生,蚌埠特殊教育中心教师丁海燕的教育生涯显得与众不同。由于特教中心实行小学、初中一贯制,班主任会从一年级一直带到九年级。所以大学毕业就进入蚌埠特教中心的丁海燕,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十七年,却只带了两届学生。加上近年来我国聋儿早期干预的增强,聋儿学员不断减少,丁海燕这届班里只有4名学生。


谢梦洁最爱读的书是丁老师送给她的《海伦•凯勒的故事》。

  谢梦洁是其中一个,大眼睛、长睫毛,在“”别人说话时,总是微笑着看着丁老师手语帮她“翻译”。如果不是听不到声音、不能说话,谢梦洁像处在她这个年龄的其他女孩一样——爱笑、爱玩,一笑起来,眼睛清澈见底,仿佛这个世界根本没有烦恼。

  但谢梦洁偷偷抹眼泪的时候只有丁海燕知道。由于无法“沟通”,加上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谢梦洁渴望和父母亲近,但隔阂像尖冰一样刺伤着她的心。去年暑假,谢梦洁满怀期待地去了父母那,但只待了半天就回来了——父母不知道如何跟她交流,她也不知道如何与他们亲近。

  这一切让丁海燕心疼,她能做的就是担负起一个母亲的角色。在过去的八年中,她像一个母亲,陪伴在谢梦洁成长的每个阶段。小时候的谢梦洁爱和男孩子一起玩男生的游戏,加上短短的头发,活脱脱一个野小子。丁海燕把谢梦洁的头发留了起来,为她扎起了辫子,还把为自己孩子买的图书带给她看,现在的谢梦洁成了一个开朗大方、爱看书的小姑娘。

  和谢梦洁比起来,丁海燕的另一个女学生王雨,显得沉默寡言。由于早产,脑部发育不全,王雨的身体发育及各项能力都低于同龄孩子,甚至连跳绳都不会,当其他同学在一起玩的时候,她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每次班级活动,丁海燕都耐心地教她跳,还发动其他同学带她玩、一起做游戏。两个月过去,小王雨不仅学会了跳绳,脸上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丁海燕指导学生绘制黑板报。

  可是不久,王雨的妈妈突然病故。丁海燕原以为王雨不会知道悲痛,没曾想,丧事后,王雨回校见到丁海燕的第一句话是:“妈妈没有了,死了!”笑容也从小王雨的脸上消失了,丁海燕心里如刀割般地难受,她知道,只有爱才能抚平小王雨心灵的伤痛。她代替了王雨母亲的责任,带小王雨洗澡、锻炼、看病,陪伴她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各种难题。现在,已是八年级学生的王雨,不仅生活完全可以自理,学习成绩也接近同龄孩子的水平,久违的笑容又回到了小王雨的脸上。

  朱明飞、姚旭东是丁海燕班上的两个男生。其中,朱明飞最让丁海燕头疼,因为他太调皮了。朱明飞是渔民的孩子,从小就住在船上,晒得黑黑的。一次暑假,丁海燕到他家家访,远远看到丁老师的朱明飞却突然跑开了。丁海燕以为,朱明飞肯定是怕自己检查功课,没想到朱明飞很快又跑了回来。原来,要上船必须通过一个窄窄的竹板,朱明飞怕老师摔倒,又觉得自己手脏,赶紧洗了手,才来牵老师上船。看到这个平日里最调皮的孩子小心翼翼地在前面牵着她的手,护送她上船,丁海燕说,当时她心里体会到的幸福感,只有老师这样的职业才能带给她。

  姚旭东是一个白白净净的男生,很安静,独处的时候爱画画,花、树、人,在姚旭东笔下,总是美好又绚烂,虽然稚拙,但充满昂扬的生命力。丁海燕鼓励他为班级设计黑板报,将这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传递给班级的其他同学。丁海燕说,聋哑孩子的内心是很寂寞的,他们渴望爱、渴望交流,“我想我的责任,不仅是教会他们基本的知识,而是教给他们与这个世界沟通的能力,即使他们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但依然能拥有自己生命的支点,依然能分享这个世界的丰富性,依然能实现自己生命的意义、过得充实而有价值。


丁海燕和他的第一届学生高翔。去年,高翔回到母校,成为蚌埠特教中心的一位体育老师,他也是这里第一位聋哑教师。

  去年,丁海燕的第一届学生高翔回到母校,成为蚌埠特教中心的体育老师,他也是这里第一位聋哑教师。当年在这里上学的时候,高翔就是蚌埠的十佳投手,丁海燕一直支持他打篮球,但从不让他放松学习,后来高翔考入残疾人中的顶尖学校——北京联合大学。如今已为人师的高翔,给学生上课时,总是严肃而又认真,要求严格,但一见到丁海燕,就笑开了花,满脸的孩子气。让他用一句话描述丁老师时,他憋红了脸,急切而又腼腆地比划着,他说的是,“她不仅是老师,更是家人。

  带高翔那一届学生时,刚出校门的丁海燕几乎把所有的热情都用在了学生身上,那是她投入感情最多的一届。那届学生共有12人,其中5人考取全国重点聋人高中——南京高级聋人学校,7位学生考上北京、长春、天津等国家重点聋人高等院校。南京高级聋人学校当年的招生工作人员称这是个奇迹,还专门邀请丁海燕去学校参加教研活动。

  谢梦洁最爱读的书是丁海燕送给她的《海伦•凯勒的故事》,“世界上最好和最美的东西是看不到也摸不到的,它们只能被心灵感受到”, “我用整个身心来感受世界万物,一刻也闲不住”, “黑暗将使人更加珍惜光明” ……这些话都被她用彩色笔标注了下来。

  十七年,丁海燕不是没有想过换工作,但她舍不得特教中心的氛围。在这里,不管你有何种残缺,都会被平常看待。明年,丁海燕的四个学生就将毕业,丁海燕说,自己既为他们即将开启新的生命画卷感到开心,又十分不舍,毕竟,九年足以让普通的师生情谊变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亲情。问她毕业时会跟四个学生说些什么,丁海燕想了想,说,“我会告诉他们,希望他们在日后的生活中乐观、自信、充实,如果说上帝为你们按了静音键,那我希望你们自己打开通往世界的窗户。”(记者彭旖旎)

来源: 中安在线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