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重点推进努力实现全市外贸较好较快发展

25.11.2016  21:02
多措并举重点推进努力实现全市外贸较好较快发展

今年以来,在全国、全省外贸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我市在注重积极培育贸易主体,坚持发挥自身优势,加大技改研发投入,调整产品结构,打造产业升级的同时,加强领导,加大包保服务,落实目标责任,实行重点督查,外贸进出口保持了较快、较好发展势头。1-6月份,我市进出口额为6.4  亿美元,同比增长34%,进出口总额位居全省第七,皖北六市第二,增幅位居全省第二,皖北六市第二,增幅高于全省44个百分点,实现“总额、增幅”较去年同期双进位。其中出口5.5亿美元,全省第七,增长32%,增速全省第二;进口0.88亿美元,全省第九,增长47%,全省第四。现将我市外贸工作主要做法通报如下:

一、积极培育外向企业,不断壮大外贸主体

一是引进外向型企业。通过招商、产业转移、“凤还巢”等途径积极引进外向型企业,主动跟踪服务,促其落地、备案、产生实绩。二是孵化有意向的企业备案。通过帮扶企业备案,实现自营出口零突破,逐步发展成长。三是推动  “车间经济”向自营出口转变。承接产业转移企业,实行“总部”出口为“车间”  出口,产品生产终端化,出口报关当地化,不断增加订单份额。四是鼓励发展内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开展外贸业务。五是推动代加工企业实现自营进出口,提高企业实效。六是原料供应企业转型升级产品生产出口。七是发展进口贸易企业,开展机械设备、资源型产品和生活日用品等自营进口,降低贸易顺差。八是发展加工贸易业务,提高就业率,扩大外贸进出口总量。

二、 积极培育外贸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和基地

一是优先发展传统特色产品,逐步形成规模优势。 人发制品、柳木家居工艺品、薄荷化工香料、农副调味食品、渔具钓具等是我市 传统优势产业,目前已发展成我市外贸进出口支柱产业 二是注重培育产业集群,形成一县多品。 太和县人发饰品、薄荷香料、纺织服装集群基本形成;阜南县形成柳木工艺品集群,洁具、服装、电子产品发展较快;界首市形成调味食品、渔具钓具、颗粒塑料加工集群;颍上县形成纺织服装、鞋类生产集群;临泉县形成芝麻、蒜粒、片、粉加工的 农副产品 产业集群,电子产品得到发展;颍东区形成食品加工集群,电子、柳木工艺品得到发展;颍泉区形成服装产业优势;颍州区和市开发区形成薄荷香料,纺织服装、柳木工艺品产业优势。 三是注重承接产业转移,培育新的增长点。 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我市纺织服装和机电电子产品进出口增长较快。1-6月份,我市41家纺织服装及制品企业发生进出口实绩,实现进出口1.1亿美元,同比增长14%,机电电子产品进出口2937万美元,同比增长46%,端倪显现。 四是注重基地转型升级,积极发挥效能。 我市太和县发制品出口基地是全国四大发制品基地之一,拥有发制品出口实绩企业15家,主要提供原料、中间产品和发饰成品,是全国最大的发制品原材料集散地,今年1-6月份,已实现进出口额1.3亿美元,太和县人发制品基地2013年被商务部认定为第三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2014年又和阜南县柳木制品基地一齐被安徽省商务厅认定为第一批安徽省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今年1-6月份,阜南县柳木制品基地已实现进出口额8987万美元。

三、加大技改研发投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我市外向型企业注重项目技改研发投入,扩大产能,年均投入亿元资金用于扩容、技改研发。一是 外贸骨干企业积极开展通过扩容升级,实现量、质同步发展。安徽贝克联合药业、安徽金木工艺品、安徽强旺调味品、安徽百富安香料、安徽银丰药业、安徽金源家居、全联通公司等都已新建、扩建项目,研发新产品投入市场;二是由原料供应企业向产品研发出口发展。太和县一批人发企业由供应原料发展为生产中端、末端产品,提高了进出口总量和效益。三是创新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档次。阜南柳编产业转型升级产品,由单一的“编筐打篓”向柳木家居工艺品转型升级,实现休闲产品高档化、实用产品环保化、工艺产品多样化的差异发展,研发新产品层出不穷,深受国际市场欢迎;四是拓展产业链,形成完整配套的产业。界首市渔具钓具产业由原来单一生产鱼浮扩大为鱼浮、鱼竿和鱼线分工生产,增加了新品种,延长了产业链。

四、搭建国际市场平台,引导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一是充分利用广交会、华交会、网交会、国家、省市推荐的国内外综合、专业性国际展会等平台,围绕扩市场、添客户、增订单、提效益为目标,引导企业参展。二是加快保税仓库建设运行,加快铁海联运进度,增强进出口服务功能,鼓励企业利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国际贸易。三是提高加工贸易份额,“以进养出,以进带出”,壮大进出口规模。四是鼓励支持企业“走出去”,  拓展国际市场,带动本地产品出口。

五、加大企业包保服务,强化目标责任落实

一是领导重视。市、县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带头抓;分管领导靠上去,重点抓;主管部门集中力量,全力抓;外贸企业研发创新,拓展抓。二是落实包保服务。实行党组成员分工包保县市区,市级重点抓好进出口额500万美元以上企业的包保服务工作,县级抓好辖区内所有外贸企业的包保服务工作,做好未备案企业的备案登记,促进备案外贸企业实现零突破,小微企业巩固发展,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三是落实目标责任。按照国家、省稳增长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对全市外贸年度进出口任务实行逐级分解,市、县、区层层细化分解年度目标任务并签订目标责任书。四是强化工作调度。县每月、市每季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商务工作调研和调度,彰先促后。对总量较少、增长潜力小的县市区加强调研、分析,出主意、找对策,压担子、明责任、定时限,加强督查和调度密度,做到外贸发展形势、目标任务进度、存在主要问题及差距等情况心知肚明,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和对策。

六、贯彻落实外贸政策,促进外贸发展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及各部门保持外贸稳增长的政策和措施,强化政策措施宣讲,加强外贸综合业务、专业人才培训,制定适宜我市区域外贸促进办法,在政策叠加和扶持对接上,制定好外贸促进政策,贯彻宣传落实好外贸促进政策,市直在去年600万元基础上,今年新增铁海联运扶持资金100万元,把有限的促进资金使用好,发挥好“催化剂”作用。据统计,上半年,市县兑现的扶持和奖励资金达3000多万元。二是做好各项基础工作。拓展加强企业项目、市场、融资服务,优化外贸企业备案、通关、退税、检验检疫、结售汇服务,加快审批权下放,加强统计分析,增强部门合力,推进贸易便利化。三是优化外贸发展环境。从法制、人文、生活和安全环境等方面入手,注重人才招聘、引进、培育、使用工作,加大铁海联运、航运码头的基础建设和扶持力度,提升物流速度,降低物流成本,营造“重贸、扶贸、服贸、亲贸、富贸”的发展氛围,创造拴心留人干事的发展环境。

今年以来,我市外贸发展形势不错,但潜在问题不少。结构性、区域性、季节性问题比较明显,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核心竞争、 高新技术产品 少,发展不平衡,可持续动力不足,依然存在速稳之犹,行稳之虑,完成时序进度和年度目标任务压力大,任务艰巨,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以克服解决。(张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