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个“0”,他们跑出了战疫“加速度”

11.03.2020  03:02

  新华网合肥3月10日电(李东标)“安徽这次战‘疫’给力,表现优秀!”3月8日,安徽省在院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实现全部“清零”的消息一经公布,就在互联网上引发网民“点赞”。

  一个个坚实的脚印见证了安徽“清零”历程。

  1月22日,安徽省报告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月24日,安徽省启动安徽省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2月25日,安徽省将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调整为二级响应;3月8日,安徽省在院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实现全部“清零”,治愈率达99.4%,在全国10个确诊病例较多省份中稳居前列。

  40多个日夜守护,1000多个小时艰苦奋战,这是7000万江淮儿女全民战“疫”取得的关键胜利。这背后,有无数白衣战士无论生死、不计报酬;有无数科研工作者夜以继日、攻坚克难;有无数战“疫”一线志愿者默默奉献、守望相助……他们在各自岗位上恪尽职守,争分夺秒与疫魔赛跑,筑牢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

   “我是共产党员,我必须顶上去”

  “我是共产党员,让我先上”“我是共产党员,这个时候必须顶上去”……疫情来临时,在“大包干”发源地安徽省滁州市,近万名共产党员在“请战书”上按下“红手印”,主动申请投身疫情防控最前沿。

  关键时刻站出来,紧急关头冲上去。面对严峻的疫情,安徽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医护工作者不畏艰险、冲锋在前,主动向疫情宣战,坚守疫情防控的主战场,全力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让我们行动起来,到一线去!”除夕当天,安徽省卫健委向全系统45万干部职工发出动员令并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和医务工作者要立刻进入紧急战时状态,全系统取消春节休假,以“节不过、年不过”的劲头,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面前,安徽医科大学一附院近千名医务人员主动请战。“我参加过非典防治,有经验,我志愿参加!”安徽医科大学一附院的护士长马寒香,第一时间向医院递交了请战书,主动请缨参加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作为一名党员,国家和人民赋予的责任,我不承担谁承担!”该院医护人员费黎明说,抗击疫情是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他们一定会决战到底。许许多多像费黎明一样的党员干部,投身抗击疫情的第一线,留下“最美逆行者”的身影。

  “国家有难,只要组织需要,前面再有困难,都没有理由后退。”作为滁州市第五人民医院的感染办负责人,汤桂娟在疫情防控期间,舍小家、顾大家,一直坚守在医院防控一线。

  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广大医护人员的身影。战“疫”一线,他们不忘医者初心,救死扶伤,展现出医护人员的责任和担当,以行动的自觉,砥砺着初心本色,以赶考的志向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这是我们分内的事情,既是责任,也是荣耀”

  3秒内可完成一例患者新冠肺炎辅助诊断,“零接触”可乘坐电梯、过安检,“千里眼”识别有无佩戴口罩……  疫情发生以来,一批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抗“疫”一线,引得网民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惊叹:“安徽‘黑科技’太帅了!”

  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疫情发生以来,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在全力抓好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的同时,统筹组织科研攻关,及时成立新冠肺炎防治科技攻关专家组。安徽省卫生健康委与中国科技大学签约共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研究联合实验室,搭建各领域科研力量密切合作的科研平台。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会同省科技厅先后启动三批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科研攻关项目,重点支持临床病程、临床影像、病毒基因、治疗药物筛选、防控装备、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的研发与应用,努力提高医疗救治效果,降低死亡率。

  疫情发生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把在免疫学领域多年基础研究成果,与中国科大附一院临床实践相结合,进行了大量基础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6(IL-6)是诱发炎症风暴的重要通路,在对机制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成功地采用“托珠单抗”作为抑制剂,取得了初步临床效果。日前,“托珠单抗”免疫治疗方案进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

  连日来,位于合肥包河经开区的合肥千麦医学检验实验室里灯火通明、一片忙碌。作为安徽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授权的6家独立实验室之一,千麦医学检验实验室从2月8日起,就开始承接合肥、六安、阜阳、蚌埠、安庆、淮南等省内多个城市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任务。

  “现在我们有能力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出一把力,这是我们分内的事情,既是责任,也是荣耀。”  PCR检验员潘三妹说。

  此外,安徽延达智能公司张弛团队研发的防疫红外体温检测机器人项目,采用无人驾驶、人脸识别、预警系统等核心技术,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可对检测人员进行特征提取分析。连接人员信息数据库后,进行人员信息分析判断,有效跟踪判断。同时,该机器人具有丰富的扩展性,可扩展多种传感设备,将数据与医疗系统及公安系统对接,为其提供第一手数据。

  由安徽安龙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全国第一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检测试剂盒,已经用于临床测试。这种试剂盒采用一步RT-PCR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90分钟可完成检测,目前生产下线的试剂盒已分批供、捐给安徽、湖北、山东、四川、河北、上海等地进行临床使用。

  疫情期间,广大科研工作者默默奉献、努力攻关,成为抗疫战场上的硬核力量,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我们能在基层一线,为居民守护安全防线”

  战“疫”当前,安徽广大志愿者和爱心人士战“疫”一线勇担当,大考面前不缺席,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彰显无私大爱。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合肥市蜀山区三里庵街道辖区经营宾馆的余国健和爱人祁卫红主动与街道和医院联系,腾出60多个房间免费为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提供住宿,为他们打造一个温暖港湾。

  由于宾馆工作人员尚未复工,余国健和爱人祁卫红承担起人员入住信息登记、设施消毒、清洁等工作。为了让医护人员吃好,夫妻俩还在宾馆大堂放置了水果,并提供微波炉让医护人员热饭。余国健说:“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很辛苦,我俩能为他们做的,就是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让他们休息好。”

  在志愿者的队伍中,还活跃着不少“90”后的身影。“我们不能像医务人员一样,上一线治病救人,但是我们能在基层一线,为居民守护安全防线。”合肥市蜀山区三里庵街道梅山路90后社区工作者郭艳说。

  疫情发生后,她第一时间参与到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每天行走在街头小巷,发放宣传单页,向居民广泛宣传疫情防控,电话随访武汉来肥返肥居家隔离人员,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在得知辖区几位孤寡老人面临着生活物资及防护物资短缺等困难时,她主动给老人送上米油、蔬菜。

  在安徽各地,各级各类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齐心协力支援抗击疫情一线。安徽省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李宏祥倡议“以绵薄之力为武汉送去一份温暖和爱心”,并带头捐款1000元。在他的影响下,天长市铜城镇某企业一次性无偿捐赠8000只医用口罩,各级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也纷纷自发捐款捐物,“滁州好人”、定远县爱依恋服装有限公司负责人徐敏向县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捐赠800套医用手术服,供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使用。

  疫情面前,还有很多志愿者为战“疫”贡献力量。他们中,有从大年初一开始一直奋战在防疫第一线、每天为出租车喷洒消毒液并向出租车司机宣传防控防疫的雷锋车队志愿者刘海,有疫情期间主动加入公交集团开设的医护专线、为医护人员出行提供志愿服务的杨苗苗,有带领志愿者积极在小区宣传疫情防治知识、为辖区孤寡老人送去食物的周圣清……

  据统计,疫情发生以来,安徽省有7.6万多个志愿服务组织、230多万名志愿者投身疫情防控一线。抗击疫情的战场上,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抹抹暖心的志愿红,汇聚成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奋力夺取这场大战大考的最后胜利。

[ 编辑:李名珺]
安徽:回国人员确诊新冠肺炎 医疗费用按不同情况处理
  新华社合肥3月21日电(记者陈尚营)安徽省人民徽广播
安徽省外办发布致海外安徽籍同胞及其亲友的一封信
  中新网合肥3月20日电(记者 赵强)安徽省人民徽广播
包河区档案馆有序恢复现场查档工作
随着合肥市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积极向好,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