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采取四大举措加快实施“两院”院士后备人选培养工程

29.07.2016  19:06

与全国先进省(区)相比,广西高层次人才微乎其微,严重制约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据初步统计,广西现有院士1人、全国“五类”人才(长江学者、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百人计划、杰青)32人,自治区“八桂学者”67人、特聘专家93人。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后,广西加紧制定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院士后备人选培养工程实施方案》,着力部署院士后备人选培养工作。

广西“两院”院士后备人选培养突出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发挥党委的主导性作用,凝聚各方力量,从政策倾斜、经费保障、管理服务等方面多管齐下,全面发力。二是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原则,瞄准广西特色优势领域,把科研基础强、培养潜力大、发展势头好的拔尖人才列为重点培养对象,同时又要注重人才梯队建设,统筹做好中长期人才的培养和成长人才的储备。三是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原则,改进人才培养机制,给予院士后备人选充足的成长时间和空间,避免急功近利是、拔苗助长。

作为院士后备人选培养对象,在职业道德上必须是学风正派,品德端正;在敬业创业上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较高的学术造诣,创新能力强,在本学科领域业绩突出、有较大影响力;在资格条件上须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55周岁以下,全职在广西工作1年以上,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一是近5年获得过国家科学技术奖或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前三名主要完成人,或省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前二名主要完成人;二是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首席专家或主持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第一负责人;三是中组部“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或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四是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五是“八桂学者”岗位全职受聘者;六是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或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含在培)技术负责人。

为确保“两院”院士后备人选培养工程尽快落地开花,自治区打破体制机制障碍,采取四大非常举措,大力推进:

一是项目支持。鼓励和引导人选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自主选题,积极开展创新性研究。对培养计划中确定的科技项目,不需参与竞争申请,直接纳入计划给予充分的经费保障。

二是团队建设支持。充分发挥院士后备人选在自主创新中的自主领衔作用,在团队建设、设备配置、经费使用、人才引进和选聘等方面赋予充分其自主权,并在科研设施、人员编制、家属迁入及工作安排等方面创造条件。

三是院士带培支持。建立院士带培制度,根据院士后备人选学科发展需要,按照自愿、对口的原则,支持院士后备人选所在单位为其聘请相应学科领域的“两院”院士作为指导老师,或到所聘院士所在实验室、研究基地参与重大课题研究并担任特别助理等。

四是科研经费支持。对入选“两院”院士后备培养人选的,自治区财政在培养期内每年安排不少于100万元的科研经费和科学团队建设津贴30万元,所安排的经费由院士后备人选按有关规定自主支配使用。对于培养产生“两院”院士的单位,自治区财政给予20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用于支持入选院士科研团队建设与科研平台升级。

根据自治区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今年7月15日,第一批广西院士后备人选遴选推荐工作已基本完成,在全区引起强烈反响。经过层层筛选,从37人申报者当中,推荐了8名作为第一批广西院士后备人选,经自治区党委审定后,培养工作即将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