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剑客”到“战狼” 有一种自信叫中国自信

29.08.2017  00:22

  几天来,八位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海归博士后在合肥科学岛创业的故事引发中央和省市媒体持续报道,这八位海归博士后被人们亲切的称为“八剑客”。有人问:科学岛究竟为什么能吸引这些哈佛博士后?他们的回答是:“我们回来,是对祖国的发展充满信心,这里会是更好的舞台。越出国越爱国,真正的自信应有免疫力。”

  而就在这段时间,主旋律电影《战狼2》火了,登顶中国票房冠军。很多观众观影时热泪盈眶,观影后发自内心地感慨:“我是中国人,我骄傲!”

  从“八剑客”到“战狼”,他们的故事里除了一份浓浓的爱国情怀,还充分展现了让人引以为傲的中国自信。瑞士《新苏黎世报》网站报道称,《战狼2》在中国电影市场的大获成功,反映了中国的国家自信已经增强。

  说到中国自信,这里也说一说曾经的旧中国不自信。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饱尝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滋味。因国力的虚弱,曾遭受了“中国人和狗不得入内”的耻辱。曾几何时,有些人言必称西方,奉西方说法为圭臬。因不自信导致的崇洋媚外,让一些人丧失了民族尊严。因为不自信,有人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和政治制度。因为不自信,一些人认为“西方的月亮更圆。”

  繁荣富强是国家自信的基石。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胜利,成立新中国,建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使得中国今天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崛起的中国重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今天的中华民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当航天员太空漫步,实现中国人的飞天梦想时;当“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升入太空,科技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时;当我们坐在疾驰的高铁上,感受中国科技进步的速度时;当越来越多的群众摆脱贫困,享受着幸福安宁的生活时;中国自信不断在我们的内心升腾。

  如今,中国人在国外感受到越来越强烈的中国自信。2015年8月记者到非洲的津巴布韦采访安徽的投资企业,当地的官员和群众经常会用汉语“你好”和我们热情的打招呼,他们对中国企业和中国人民充满感激之情。皖津公司是安徽农垦和津巴布韦政府合作的农业综合开发企业。津方负责人伊克南巴将军说:“我们和中国不仅是朋友,还是兄弟。皖津公司给我们带来了资金和技术,每年供应津巴布韦粮食15000吨,使全国1300万人民逐步摆脱了缺粮的困境。”当记者在这里看到一张张热情相迎和充满感激的笑容时,这种对祖国的自信油然而生。

  不仅在非洲,如今,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将帮助沿“带”沿“路”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高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生产能力,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展现了友善、包容而自信的中国国际形象。

  如今,日益自信的中国像一个强大的磁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外英才。就在今年年初,杨振宁、姚期智两位世界著名科学家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一位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另一位是世界著名计算机学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海外学子学成归国,越来越多的外国科学家来到中国这片热土创业发展。自2008年国家“千人计划”实施以来,我国已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超过4万名,带动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外人才回归潮。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院长范和生教授认为:“这些海外学子‘回归’和外国科技精英来到中国,为什么?他们觉得中国的科技发展走在了世界前列,感受到中国的强大科研实力和发展潜力,体现了中国自信的魅力。”

  有一种自信叫中国自信。中国自信不是自大,更不是自满。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还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我们要以“乱云飞渡仍从容”的状态,敢于正视自身不足,客观看待外部世界,勇于挑战,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我们要以更加自信开放包容的姿态,对话世界、融入世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砥砺前行。(安徽台记者:杨雪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