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烈士遗忘在了岁月里

11.10.2014  18:11

    位于江西高安市老虎山上的高奉战役抗日阵亡将士纪念陵园修建于1942年,葬有高奉战役中673名抗日阵亡将士的遗骸。但在“文化大革命”中,高奉战役抗日阵亡将士纪念陵园被严重损毁,石狮立柱甚至烈士的墓碑都被当地一些农民拆掉用来修桥,做了桥面。

  在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华民族面临危难之时,万千热血男儿为了驱除鞑虏,振兴中华,抛头颅洒热血,为解放全中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受当时战争年代条件的限制,许多为国捐躯的先烈都成了无名英雄。目前,据全国可考,并收入各级《英烈名录》的仅193万余人。其余的那些无名烈士没有名字,无处可祭也就罢了,但既然有据可查,那么就该为他们立纪念碑,让他们的事迹激励后人,英烈们才得以安息。

  可现实却背道而驰,我国的许多烈士陵园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可谓是惨惨戚戚,无人问津,加之城市发展的影响,许多烈士墓碑甚至遭到了强拆,陈蕴瑜将军衣冠冢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石碑被砸毁、马骥石雕塑像被毁、来宾市大塘抗日烈士墓群被毁墓碑成垫脚石、为给开发商让地,冯占海将军墓被毁、昆明飞虎队员墓地棺椁散落,墓碑被运去修水库等等,例子数不数胜,一桩桩一件件都在寒着人心!

  我们总是抗议谴责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因为他们参拜的那些鬼神里有杀害我们民族同胞的刽子手。但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这些人对日本人而言却是自己的“英雄”,面对外界的舆论压力以及各国的谴责,日本人甚至为此付出了经济制裁的代价,他们依然能够顶住各方压力去参拜那些鬼神,给他们认为的“英雄”给予足够的尊重。

  而反观我国,作为二战时期的战胜国,作为日本侵略的受害者,既没有日本那种外界指责的压力,自己还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却只会一味的指责日本人的无耻,自己在一旁哭诉自己的不幸,却没能对自己本国的英烈们给予尊重,将他们遗忘在了岁月里。无论是死去的英烈还是活着的老兵,都表现不出那一份敬意和尊重!那些步履蹒跚的老兵和为国捐躯的英烈们,都在无声的哭泣。

  当我们在一味谴责日本参拜靖国神社的同时,又想没想过我们去哪里祭奠我们的英雄?即便我们想着去给他们献个花,磕个头,却已找不到他们的墓碑。那些被经济利益和政绩冲昏头脑的官员们,没能给英烈们留下一处属于他们的地方,甚至还把墓碑都贡献出去垫路铺桥修水库!现如今我们的国家已经强大了,为何在对待英烈的问题上显得这么抠门?我们也不指望永远记住他们,只希望有个墓碑能够去经常祭奠他们,难道就因为他们没有后人交那20年一付的租金就得拆除吗?

  爱国教育不仅要看国家怎么说,更要看国家怎么做。我们在对待英烈的态度上,毫不客气地说还不如日本。我们对英烈的尊重只有当日本人去参拜靖国神社和几个特殊的日子才会体现,才会想起他们,这样的举动并不是祭奠英烈,而是在延续民族仇恨。假若我们不能正视这个问题,那我们就只能蒙受耻辱继续使出抗议谴责大法了。

责编:孙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