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好隐现 自然之宝抢先布局香港

22.07.2014  13:51

    近日,老牌进口膳食补充剂自然之宝高调进入香港,此举引发市场的强烈关注。在一片掌声中,部分相关人士却表示担忧,自然之宝在大陆市场并非完胜的情况下,又将销售版图扩张至香港,会不会“贪多嚼不烂”,最终两边都做不好。

  专家的一瓢冷水不无道理。然而,对于自然之宝来说,香港布局,究竟是深思熟虑还是轻敌冒进?

  自然之宝登陆香港

  6月7日,美国NBTY旗下品牌自然之宝在香港铜锣湾开设首家专卖店;27日,自然之宝高调举办“美国自然之宝?绽放自然唯美”发布会,代言人汤唯亲临现场,与众多粉丝分享饮用自然之宝液体胶原蛋白的亲身体验。这标志着自然之宝正式登陆香港市场。

  “自然之宝在香港拥有众多忠实用户,以前都是托朋友到国外购买,现在家门口就能轻松获得。”自然之宝香港负责人张达珑乐观地表示,除铜锣湾外,香港其他地区的多家自然之宝专门店,亦在紧张筹划之中。

  自然之宝于2007年进入中国市场,主推原装进口膳食补充剂。自然之宝(中国)董事总经理夏俊波介绍,自然之宝是美国NBTY旗下主打品牌,其母公司NBTY是全球最大的专业营养与膳食补充剂研发、生产和销售企业,是北美地区膳食补充剂领军企业。

  然而,在国内和“大象”般的保健食品直销企业相比,自然之宝是一个弱小的“外来户”,且受限于进口关税和没有“蓝帽子”的尴尬身份,年销售额增长缓慢,远低于北美地区增长水平。

  众所周知,香港市场竞争激烈且寸土寸金,运营成本高企,而且利润稀薄。既然如此,羽翼未丰的自然之宝为何冒险落地香港,陷入两地作战?夏俊波显然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认为,《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透露出利好,“审批制”将改为“备案制”。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好消息。商业运营,就要强调未雨绸缪,抢占先机。登陆香港,就是我们对政策利好的理解。他也同时表示,香港市场只是公司的经销商在运作,并非分散既有战略资源,我们更大的精力还是聚焦在大陆市场,继续深耕精作。

  政策法规利好隐现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此语可概括为自然之宝前段时间的艰难处境。

  2013年10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监督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有关事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规定,“使用片剂、胶囊、口服液、冲剂、丸剂等形态,需定量食用且有每日食用限量的产品,不纳入食品生产许可(QS标志)范围。对声称保健功能的上述产品,须获得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方可生产和销售。自2014年1月1日起,禁止生产、经营和进口未获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上述产品。”

  尽管是征求意见稿,也让自然之宝受到了不小的压力。这一征求意见稿发出后,自然之宝就遭受到多家媒体的质疑,更多的是关于其销售的“身份”。该意见稿最终被认为是保健食品监管制度的一大退步,并未正式实施。

  2005年7月,由原卫生部颁发施行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中规定保健食品的产品准入实行个案审批制度。2009年6月1日开始施行的《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国家对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实行严格监管。该法令中对保健品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但“具体办法”一直未出台,因此之前的注册审批制被“惯性”地沿用下来。

  在夏俊波看来,《食品安全法》生效后,按照其中第108条的规定,以往以《食品卫生法》为依据的保健食品相关的规范性文件本来就缺乏法律效力其实已经被废止。在法律上对声称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是存在一个“真空区”的,只不过大家约定俗成地按照惯例去执行审批制。

  “我们现在的销售是合法的,但总是因为没有拿到蓝帽子而被质疑。实际上,我们也在积极申请,但你知道,拿个审批有多难。”夏俊波说。

  遭遇现实发展困境

  中国保健协会的理事长张凤楼曾在公开场合表示,目前,保健企业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是就消费情况跟欧美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欧美国家在保健品的消费占比2%,我国居民只占0.07%,是美国的十七分之一,是日本的十二分之一,就消费观念来讲有很大的差距。同时,我国生产着全球绝大多数保健品原料,但大部分都用于出口。

  市场潜力的巨大和市场规模的有限产生强烈对比,有关人士指出,这是由于国内保健品市场竞争仍旧不足造成的。曾有媒体报道,有关专家估算在过去20年里,保健食品商家为注册“蓝帽子”所花的费用累计超过60亿元。昂贵的审批费用和时间成本,使中国成为全世界保健食品行业准入门槛最严格、成本最高的国家。

  就在这样的高门槛下,保健食品的问题仍然层出不穷:仅2014年一季度,国家药监总局披露的违法保健食品广告就多达5632次,这还是在2013年药监局严打保健品“四非”之后的数据。

  记者调查发现,曾有多个媒体报道,“蓝帽”审批的背后,存在着一条从申报企业到中介机构、再到审批部门的黑色利益链条。反而滋生了寻租腐败空间,成为小利益集团的牟利工具,政府却屡屡背上“黑锅”,这不仅阻碍了我国保健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而且还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副局长滕佳材在最近一次主持调研工作时还强调,保健食品审批工作一定要廉洁自律。要切实抓好廉政工作,严守底线,认真审查申报资料,坚持标准,保持职业操守,坚决杜绝违规操作、违规审评。

  有钱能使鬼推磨,即使最严的审批也能暗箱操作。一位行业内人士透露,正常申报大概一个产品需要10万元,而且是“很成熟的简单产品”,例如补钙的产品。企业自己申报大概要耗时2-3年,中途常常会被各种缘由“打回来”。例如实验室检测产品,相关部门指定了一些实验室,而进实验室就需要排队。如果没有人疏通关系,那就是“且等着吧”。而通过中介机构,这类简单产品也需要30万左右,但时间会缩短,成功率也会高很多。

  国内市场价格虚高

  以国内某知名品牌的蛋白粉产品为例,在国内售价约为300元人民币,而在美国类似产品约值120元人民币。为何差价如此之大?有关专家认为,产品在原料、工艺方便不会悬殊至此,主要原因是国内市场竞争不够充分,企业没有动力降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