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起科技创新的风帆——黄山市“十二五”科技创新综述

24.02.2016  17:30

获授权专利3531件,平均每天获授权专利1.9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557.3亿元,较“十一五”增长62.4%;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64件;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十二五”期间,黄山市扬起科技创新的风帆,转型升级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十二五”期间,黄山市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积极推进新技术、新成果加速转化,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为黄山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动能。

黄山瑞兴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是专门生产汽车电子电器产品的企业,2011年入驻黄山经济开发区起就注重自主研发,目前产品适用于奥迪、大众等车系,2015年销售额突破1.8亿,并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过去五年,像瑞兴汽车电子一样视自主研发为生命的高新技术企业更多了。黄山市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培育发展电子信息、绿色软包装、装备制造等优势特色产业,提高企业发展竞争力、基础设施承载力、招商引资吸引力和产业集聚配套能力。全市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4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6家、国家创新型企业1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18家、省民营科技企业238家、省高新技术产品227项。绿色包装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成功跻身“国家队”,新建新型电子元器件和光电显示2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共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5家。全市承担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13个,带动电子信息、绿色软包装、装备制造等产业优化升级。

在黄山华惠科技有限公司,与黄山学院共同成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深受欢迎。黄山学院教师每周来到企业,与技术人员一起解决研发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不断完善主打产品,以赢得更多市场。产学研合作模式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2015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6%。

与12家国内知名院校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征集技术需求685项、科技成果1994项,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225个,项目达产后产值30亿元以上……黄山市加大产学研合作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力度,推动高校院所和企业优势互补,加快成果转化。全市先后组建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安徽省院士工作站等4家省院士工作站,开展旅游信息化、古民居保护利用、新材料、茶叶检测等技术领域技术研发,推进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同时,利用科技创新平台,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市财政出资2000万元设立天使投资基金,重点支持市本级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商业模式新的种子期、初创期企业。2013年,黄山市科创高新技术创业服务有限公司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91家,毕业企业33家。2015年,引进浙江向上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向上•徽商创业园,入孵企业10余家。

科技创新的力量是无穷的,为黄山特色产业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来致力于新茶树品种的研发选育,其“漕溪一号”新品种成功入选全国茶树区试种品种,提高了黄山毛峰茶内在品质和茶农收入。

这五年,我们实施了茶叶品质提升、科技富民强县、创新平台建设、科技进村入户等农业科技创新四大工程,深化产学研结合,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助推现代农业实现快速提升发展。”黄山市科技局负责人表示。黄山市加快农业创新载体建设,已有农业类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农业科技专家大院38家,涉及茶叶、菊花、蔬菜、特色养殖、农产品加工;开展农特产品优质高效安全生产示范,实施国家农转资金项目和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13项,重点支持茶叶、菊花等高效栽培与产业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农药残留控制、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规模化与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集成。

也正是因为科技,散落在古徽州大地的徽派古民居从尘封的时光走出、焕发生机,使永续利用成为现实可能。“十二五”期间,黄山市围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在旅游信息化、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徽州古民居保护与利用、旅游商品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等重点领域加强技术攻关,提升现代服务业、旅游资源保护、旅游景区建设和徽州古民居保护利用等领域的科技水平;组织开展“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关键技术攻关,申请专利、软件著作权4项,编制技术导则和技术规程9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35篇。

促进科技与文旅深度融合,强化科技融入可持续发展,推进黄山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公共安全及防灾减灾技术研究与应用……站在新起点,黄山市将继续坚持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助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十三五’期间,我们将按照‘调转促’的部署要求,深入实施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深化行动、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行动、科技创新创业服务行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行动。”

黄山市科技局负责人表示,力争到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40%,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40%,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到5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