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为安徽药企打开“一扇窗”

26.02.2017  03:08

创新是药企发展的永恒定律。日前,安徽省经信委发布《省“十三五”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企业研发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5%以上。全省新药和首仿药有较快增加,全面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对安徽众多药企来说,创新意味着什么?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创新为发展打开新成长空间

 

2016年底,上海华源安徽仁济制药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两年,仁济制药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积极推进公司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与营销服务创新,依靠高新技术、规模经营、科学化管理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发展打开了新的成长空间。

“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企业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更是冲击创业板上市的先决条件。”公司总经理张文栋十分清楚这份荣誉的含金量,“被认定企业一方面要求其主营业务必须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另一方面其研发力度和经营活动也需符合一系列严格的标准,如知识产权数量、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研发组织机构、销售收入与资产总额的成长性指标等。”

“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契机,既是对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实力的肯定,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目前,除稳定传统优势产品生产外,仁济制药还进一步加强创新,先后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和单位合作,开发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新药,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抓住生物医药行业广阔前景

 

作为一家全产业链的现代化中药资源型企业,安徽康尔欣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十分注重科技创新。企业在与合肥工业大学产学研合作的基础上,成立了“石斛保健食品与功能性开发研究所”,在石斛深加工领域突破了一系列的关键性技术,自主研发出“石斛原态提取”、“石斛”营养功能性配方”等专利技术,保持了企业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未来生物医药在中国将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企业负责人李德文认为,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当前在医药行业整体进入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下,符合创新方向的生物医药无疑将成为发展重点。他建议,政府需要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投入力度,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研制,在科研立项、经费补助、新药审批、医保纳入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支持;建立有效的产学研联盟,整合全社会的技术资源。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中,提高以企业为主的专项支持比例,推动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

责编:王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