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创新 点燃转型发展新引擎

02.11.2015  17:33

  “我有激情,为什么不闯闯呢?

  ——全省拥有创客空间等各类载体622个,前8个月全省共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7.51万户

  专利本质是什么?合肥支持双创有哪些政策……10月27日上午,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里,多名科研人员聆听一场特殊的课程。“‘双创’如火如荼,科研和创意机构热情极高。”活动组织者介绍邀请专家宣讲政策可为科研人员投身双创提供支持。

  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今,“双创”在江淮大地已成浩荡之势,应者云集。

  “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全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省委书记王学军强调。

  既有广阔空间,也有创新历史传承有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等战略平台也有良好环境。“安徽在推进‘双创’上优势明显大有可为。”省长李锦斌指出,要努力把安徽打造成为“创新沃土、创业福地”。

  “找停车位太费劲?装上这款APP可以帮你快速找到最近的空车位,并手机支付停车费。”10月21日,首届全国双创活动周合肥分会场上,合肥掌韵车聚信息科技公司总经理赵世向记者介绍。创客云集,创意迸发,会上400家企业展示最新、最炫的科技成果。在合肥,现在已有科技企业孵化器22家,在孵企,1259家。

  寻找“双创之星”活动,则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让双创理念深入人心。

  1992年出生的孙益博,辞职创立六安智奇工业设计公司。为什么要辞职?“我有激情,为什么不闯闯呢?”他说。7月底,包括孙益博在内,30名创业者入选全省“双创之星”。在刚落幕的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我省获奖15项,高居全国第五。

  “敢闯、敢拼、想法多。”外界这样看待江淮年轻创客们的特质。

  今年1月到8月,全省共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7.51万户,同比增长7.72%。上半年,创客空间、创业孵化基地等各类载体达到662个,培育微型企,4000多户。

  “创新,是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利器

  ——让更多人投身“双创”,催生新动力、释放新需求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经济发展“双引擎”之一。

  当“双创”的时代风潮,吹进一个个科研机构,必然催生令人兴奋的新产品、新企业、新业态。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微电子、新能源、新材料、量子信息等领域的研发成果不断涌现。安徽芯核防务公司负责人介绍,依托先研院技术,公司生产的芯片用在普通冰箱上,能让其实现真正智能化。“创新,是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利器。

  借力“双创”东风,科研成果转化不断加速,为“调转促”提供有力支撑。作为国家创新型省份试点省,近年来我省在自主创新上成果丰硕,拥有各类科研机构3400多个,国家大科学工程5个,国家实验室2个,国家重点工程实验19个。“双创”无疑是促进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的“金钥匙”,也是我省优势所在。

  作为人口大省,“双创”还是惠民生、促就业的切入点,为普通人提供更加公平的机会。

  去年,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全省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816.4万人,增,15.8%。今年上半年,我省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排名靠前。特别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1%,居三次产业之首。“服务业发展异军突起,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在安徽的体现。”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仅引领小微企业发展,“双创”也可以打造大企业发展新优势。

  在芜湖,奇瑞人下定决心“即使跌出销量前十,也要革自己的命”,致力于全价值链体系全面改善。省经信委提出,提升工业发展水平要“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抓手”。特别是要致力于模式创新,推动“双创”与“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相结合,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步伐。

  “政府要做创业创新者的‘后台服务器’

  ——落实政策,以八大工程为平台打造“创业江淮

  7月13日,《“创业江淮”行动计划》出台,为“双创”描绘蓝图,设定路径。

  “用3年时间实施创客逐梦工程、创业领航工程等八大工程。”“打造创业服务云平台和创业创新竞赛平台。”“新增注册企业35万个以上,带动就,100万人以上。”……

  实现目标,关键在健全扶持政策,完善创业服务体系。“政府要做创业创新者的‘后台服务器’。”专家指出,只有增强试错的底气,创业创新者才有投身“双创”的勇气。

  蓬勃生长的创新创业力量,非一日之功。近年来,我省不断强化政策扶持,开展诚信安徽、法治安徽建设,在简政放权、清单制度建设、商事制度改革上下大力气,持之以恒地孕育创新创业沃土。

  在有着“江淮硅谷”之称的合肥高新区,管理部门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建设73个“江淮硅谷双”创团队。在黄山,市财政出资2000万元设立天使投资基金,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

  近日,我省出台实施意见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降低创业门槛,允许一址多照、一照多址、集群注册,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扶持返乡创业专项资金,并建立社会兜底保障机制。

  定向结构性减税则鼓励社会形成创新之风气,推动科技创新。去年全省累计减免地方税收126亿元,今年1月至5月减免38亿元。用好政府税收的减法,就能换取“双创”新动能的乘法。

  “双创”不能闭门造车,要放开胸怀,面向全国乃至全球引进各种要素尤其是人才资源。为此,我省推出10条政策举措对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加以扶持。

  2009年,刘屹放弃美国的优越工作,作为“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回到家乡池州创业。高层次人才的创业创新项目技术含量高,起到独特的引领作用。“近3年,我省留学回国人员每年都,12%的速度增长,年均引进近40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省人社厅专技处负责人说。

  今年9月,我省被国家列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其中一项就是“探索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提高政策的协调性、针对性和到位率,把“双创”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有机结合,就能让“双创”引擎释放更强劲的动力。(记者 史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