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学 家长已“身陷”班级群

17.09.2018  17:09

  蚌埠新闻网记者陈瑶

  每天准时打开QQ,静等着老师发送的作业反馈,如坐针毡。聊天软件24小时待命,只要老师发送一条信息,就会顺手回复一句“谢谢”。抱着手机,每天查阅家长群中老师发送的各种信息,甚至生怕漏说一句“老师,辛苦了”、“谢谢”。开学刚几天,可有些孩子新入学的家长却说,快要染上“手机依赖症”了,已经被班级群、家长群“绑架”。

   新生家长一入群,24小时待机

  李蔷薇(化名)女士的儿子刚进入二实小读一年级,为了促进家校联系,班级建了群,本想着加入这个群,可以时刻了解孩子在校的动态,也能方便和老师、其他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可现实情况却是,李女士的手机现在24小时待机,早上一睁开眼就要点开班级群,每天无数次确认群里的消息,只要有新信息,她总会第一时间下意识地点击,老师布置一项作业、发布一则通知,她都想回复一条“老师辛苦了”或是“谢谢老师。”就算这简单的几个字,她也会斟酌半天到底要不要回复,“如果别人都回,我不回,那我心里肯定过意不去,担心老师觉得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学习,如果我每次都回,又怕老师和别的家长觉得我是个絮絮叨叨、婆婆妈妈的人。”

  从孩子上学那天起,李蔷薇每天抱着手机,时刻不敢放松对群的关注,已经快成了习惯。“我觉得比幼儿园累多了,小孩有了学业压力,家长还要同时兼顾老师和孩子的情绪。”李蔷薇说,一方面担心老师严厉要求或者批评式教育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一方面作为家长又不能太直接表露自己的情绪或者意见,生怕因自己表现不得当,引起老师不快,影响了孩子的发展。“我娃上学第一天开始,我就感觉以后大概要跟老师和其他家长斗智斗勇了。老师一旦对孩子不闻不问冷若冰霜,这就太可怕了。”李蔷薇说,虽然刚进群时间不长,但她时刻提醒自己,和老师、其他家长相处时,要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和温和谦卑的态度。“每个老师、家长的发言,我都在暗中仔细观察,因为想充分了解他们,只有这样才能琢磨出和他们的相处之道。”

   老师一句话,家长就刷屏

  一边是家长对群的过度关注,一边却也有家长不断吐槽家长群。市民刘君(化名)的孩子今年刚在三实小入校,虽然也是入群不久的妈妈,但她说有时真想关机清净一会儿。原来,孩子所在的班级家长微信群每天都十分活跃,不断有新消息涌入,手机微信提示音一直不停。

  “老师随便说一句话,后面就跟着几十条的‘收到’、‘谢谢’、‘老师辛苦了’,有的还带着鲜花、亲吻、爱心的表情,一下子就被刷屏了。”刘君说,可以理解老师的辛苦,但这类表达过多,就变得毫无价值,不仅让其他家长感到压力,更容易错过重要通知信息。

  而为减少接收过多无效信息,部分家长也想办法建新群组,如有老师的、没老师的家长群,有老师、没老师的家委会群等等。但是,这些高度相似的群同时存在,让家长每每想在群里发点内容都得小心翼翼,生怕点错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家长被群“捆绑”,老师应对忙

  采访中,很多家长表示,随着孩子上学年岁的增加,自己加入的群也越来越多,家长最少的加入了2个家长群,最多的有七八个。有老师的群一般只会用来发布各种通知,这类群出现齐刷刷的“刷屏”会比较多。而无老师版的家长群话题更丰富些,大至教育方法,小至明天早餐,甚至晒娃炫富也经常有之,有的家长甚至还会在这一群内“吐槽”老师。除了学校班级的群,有的家长还要加入孩子学的各种兴趣班的群。

  在家长微信群里,老师是众星捧月般的存在,按理说,老师的心理感觉应该不错。但事实并非如此。前几天教师节,禹会区某小学的一位班主任王老师在外出与亲友聚餐时,时不时便得回复班群信息,全程无法尽兴吃好,更惹得朋友不满。原来,有的家长一旦没有立即得到老师的回复,便会不停在群里@老师,甚至直接给老师打电话。“家长是对着一个老师,最多几个老师,可是老师却是要对着几十个家长,有时仿佛感觉没有下班的概念,时刻在上班”。

   高效班级群离不开“约法三章”

  “班级群用得好,确实能给老师、家长省不少事,会十分方便。”杨先生的儿子在一实校读九年级,他说班级有两个家长群,分工很明确,一个老师用来发布通知的群,为了确保大家能及时无遗漏地看到通知,所有家长必须禁言。而另一群,家长和老师可以在这里就孩子的学习问题自由交流,大家可以随意发言。

  四中高二班主任朱静老师,为了防止家长刷屏使某些家长漏掉重要信息,每次发布通知后,都会特别标注“不需回复,请勿刷屏”,大部分家长也能遵照老师的要求执行,久而久之大家也养成了好习惯。只要有家长回复“收到”,老师便会迅速发“免回复”的告示,并把之前的通知再发一遍。

  朱静表示,毕竟家长群只是众多家校联系、沟通的方式之一,不能代替所有的沟通方式。所以,自己会尽量避免在群里进行个别的表扬或批评,因为这类交流最好是“点对点”的沟通。此外,自己也会与家长明确休息时间,为自己划出私人空间,“我会告诉家长,晚上十点以后或者午休时间就别在群里发消息了,以免打扰大家休息。如果遇到特别重大的事情,可以发短信问我”。

   校方会提醒老师管理家长群

  “没有明确的文件要求老师和家长能在各自的班级群里说些什么内容、不能说什么内容,我们只是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提醒老师们,注意言行,净化群内空气,管理好各自班级的家校群。”蚌埠二实小校长梁卫红认为,不仅市级教育部门没有针对家校群发布内容的明文规定,我市绝大部分学校也都没有,建班级群虽然是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个人行为,但学校在管理上也会口头提醒老师。“我们提醒老师只能在群里布置作业、通知班级重要事务、向家长推荐一些育儿经验等,其他内容不建议老师发布,也会让老师劝阻家长在家校群里发布广告等,尽量尽到一个群管理员的责任。”梁卫红说,要实现教师和家长在家长群这一网络信息交流平台自由而又有限度地交流,不仅需要多方合力,相互配合,制定高效的发言规则,还需要参与者自身素质的提高。(完)

  

   老师一句话,家长就刷屏

  一边是家长对群的过度关注,一边却也有家长不断吐槽家长群。市民刘君(化名)的孩子今年刚在三实小入校,虽然也是入群不久的妈妈,但她说有时真想关机清净一会儿。原来,孩子所在的班级家长微信群每天都十分活跃,不断有新消息涌入,手机微信提示音一直不停。

  “老师随便说一句话,后面就跟着几十条的‘收到’、‘谢谢’、‘老师辛苦了’,有的还带着鲜花、亲吻、爱心的表情,一下子就被刷屏了。”刘君说,可以理解老师的辛苦,但这类表达过多,就变得毫无价值,不仅让其他家长感到压力,更容易错过重要通知信息。

  而为减少接收过多无效信息,部分家长也想办法建新群组,如有老师的、没老师的家长群,有老师、没老师的家委会群等等。但是,这些高度相似的群同时存在,让家长每每想在群里发点内容都得小心翼翼,生怕点错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家长被群“捆绑”,老师应对忙

  采访中,很多家长表示,随着孩子上学年岁的增加,自己加入的群也越来越多,家长最少的加入了2个家长群,最多的有七八个。有老师的群一般只会用来发布各种通知,这类群出现齐刷刷的“刷屏”会比较多。而无老师版的家长群话题更丰富些,大至教育方法,小至明天早餐,甚至晒娃炫富也经常有之,有的家长甚至还会在这一群内“吐槽”老师。除了学校班级的群,有的家长还要加入孩子学的各种兴趣班的群。

  在家长微信群里,老师是众星捧月般的存在,按理说,老师的心理感觉应该不错。但事实并非如此。前几天教师节,禹会区某小学的一位班主任王老师在外出与亲友聚餐时,时不时便得回复班群信息,全程无法尽兴吃好,更惹得朋友不满。原来,有的家长一旦没有立即得到老师的回复,便会不停在群里@老师,甚至直接给老师打电话。“家长是对着一个老师,最多几个老师,可是老师却是要对着几十个家长,有时仿佛感觉没有下班的概念,时刻在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