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秉义来肥号召大家一起唱歌

19.06.2015  17:29

  一首《我为祖国献石油》,让歌唱家刘秉义红遍大江南北。16岁登台,从艺60多年,刘秉义凭借独特而浑厚的歌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成为流金岁月的完美华章。6月7日,刘秉义现身“大湖之约——艺术名家大讲堂”,和广大听众分享《声乐艺术与人生》。

   “只知唱歌不会说话”

  “一辈子我只知道唱歌,不会说话,一下子就不知所措了。”演讲刚开始,刘秉义说出了心里话。16岁登台,今年80岁高龄的刘秉义从艺已经60多年,至今,他依然活跃于舞台上。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他演唱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声乐作品:《我为祖国献石油》、《回延安》、《沁原春·雪》、《我为祖国守大桥》、《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他先后获得了“荣誉石油工人”、“荣誉伐木工人”、“荣誉建筑工人”等称号。

  “我想,咱们这样,按照老传统,我先唱歌吧!”歌曲是拉动现场气氛的催化剂,同时也拉近了刘秉义与现场听众的距离。《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共青团员之歌》和《我为祖国献石油》是刘秉义送给合肥市民的见面礼。刘秉义精神矍铄,声如洪钟,三首歌曲一气呵成,赢得现场阵阵掌声。不是在现场,你根本无法想象,眼前的这位老人已经80岁高龄。

  在演讲最后,应全场听众的要求,刘秉义清唱了由谷建芬作曲的白居易诗作《赋得古原草送别》。优雅的旋律,让听众们在曼妙的音乐中久久不愿离去。

   每天练歌老伴都听烦了

  这些年刘秉义一直活跃于舞台上,个人音乐会、春晚等各种艺术舞台,少不了他的身影。

  刘秉义介绍了自己永葆歌唱事业青春的秘诀:“第一,身体一定要好。身体健康状况不好,声音嗓子也不会好。我从小喜欢运动,我是中央音乐学院篮球校队队员,还是国际三级运动员,举重比赛得过冠军。年轻底子打得好。第二,讲究科学的方法。我在学校学习时看到很多来学校治疗嗓子的人,大部分人都是唱法有问题,用法不当,导致肌体受伤害。”

  刘秉义透露,如今他每天坚持练功,不演出时还要进行基础训练,“我每天在家里练习,老伴都听烦了,说我一辈子还没有唱够吗?”他坦言,他仍然有没有解决完的课题,“我今天唱了三首歌,回去还会琢磨哪个细节还有提高的地方。我一辈子录了这么多唱片,没有一个我绝对满意的,都还是有问题。”

  去年,刘秉义举办了一场个人音乐会。现场只有一架钢琴,没有扩音器,整场歌唱下来近2个小时。今年国庆节,他在北京还会举办一场个人音乐会。“生命不息,唱歌不止。”刘秉义用这句话和在场的听众们共勉。

   唱歌有益健康

  刘秉义号召大家一起来唱歌,只因为“唱歌有益健康”。刘秉义认为,之所以自己的身体一直还行,主要也是唱歌有好处。“唱歌就是深呼吸,腹式呼吸。丹田气就是腹式呼吸,不是光靠肺部,靠腹部肌肉的力量。这样的深呼吸就叫丹田气。”

  在互动环节,现场有一位女士询问,为何刘秉义的声音与众不同,怎么才能学会腹式呼吸?刘秉义告诉大家,回到家中躺在床上,这时候的自然呼吸就是腹式呼吸。另外,在山谷中,大家大喊时的呼吸也是腹部呼吸。

  很多人担心自己嗓子不好,五音不全。刘秉义认为,人人都应该会唱歌,只要会说话,就应该会唱歌。不要轻易给自己下五音不全的结论。“除了天生嗓子有区别,后天的熏陶也很重要。说话有方法,唱歌也有方法。”

   对话刘秉义

  合肥晚报:您对合肥及合肥的文艺发展有何印象?

  刘秉义:我有近十年没来过合肥了,昨天下了合肥南站之后,眼前的景象跟脑海中对合肥的印象联系不起来。你看这个大剧院,从外观到内部结构到音响设计,都在全国的前列,不输很多北京的剧院。合肥的文化积淀是很深厚的,我对文化的积淀感受很深刻。

  合肥晚报:有人说现在好的民歌越来越少了?

  刘秉义:作曲家创作希望有人唱,希望能传播。现在好的创作不是没有,而是传播不够好。我们音协收到的创作稿件不少,但是怎么让大家知道呢?推广的手段很贫乏。这里面有复杂的社会原因。我承认您所说的现实问题,仔细地选择,还是有好的歌曲的。

  合肥晚报:现在的民歌和您那个年代有何区别?

  刘秉义:电视台经常推广的有关中国梦的新作品就很不错,但是这些歌曲缺少推广的渠道,电视上一播就过去了。我想唱,去哪里找?不像过去那个年代,《我为祖国献石油》播出后,全国大喇叭天天播,在家里不听也得听,走在马路上也在听,很快你就会唱了,但是现在不是那个状态了。

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安在线
滁州获批安徽历史文化名城
日前,滁州市获省政府批复,文化厅
严防纪律处分决定“打白条”
为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