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将全面打造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14.05.2017  15:03

  记者日前获悉,《合肥市“十三五”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近日发布。规划明确,到2020年,我市将全面实现“9064”养老服务格局,即90%的老人居家养老、6%的老人社区养老、4%的老人在机构养老;全市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45张以上;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

  根据该规划,今后我市新建城区和新建住宅居住(小)区将按照每百户20至30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符合建筑设计规范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到2020年,市级标准化示范社区或老年人口超过社区居住人口18%的社区,均应建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使用面积不得少于600平方米。鼓励老年人口超过社区居住人口18%或独居老年人超过50人的社区,探索建立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的食堂。高龄、失能老年人超过50人以上的社区,应提供日间照料服务。100%的城市社区应建有老年人活动中心。与此同时,我市将加快农村社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区将按照每百名老年人不低于100平方米的标准配备养老服务设施。

  据了解,我市将广泛建立以老年人服务需求为导向、社会力量为主体、项目运作为载体、社区设施为依托、科技应用为支撑、志愿服务为补充的15分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通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为老人开展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六助”服务。推进老年人集聚居住区和居室的适老性改造,推广养老辅具租赁服务以及老年人防走失定位和紧急援助系统的应用,开展短期托养服务、喘息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养老助老服务。

  机构养老方面,我市将大力推进公办养老设施建设,重点为城镇三无、农村五保、重点优抚对象、低保对象中的失能、失智等困难老人提供养护服务。到2020年,市级建设一所1000张以上护理型床位的公办示范性老年公寓,各县(市)区(开发区)建设一所500张以上护理型床位的公办示范性老年公寓。

  “我们将重点发展面向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照护型养老机构,满足老年人日益增加的长期照护需求。到2020年照护型床位总量将占全市养老床位总量的50%以上。”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与此同时,我市鼓励社会资本对企业闲置厂房、商业设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和改造,开展养老服务。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养老机构,形成高、中、低端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机构体系,满足不同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医疗方面,我市将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的融合发展,实现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有序共享,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到2020年,基本建立医养融合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建成覆盖城乡、规模适度、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融合服务网络。(张世龙记者华新红)

合肥出台新居家养老服务方案 引入独立第三方监理
据安徽商报讯 具有合肥市市区户籍的70周岁以上低保安徽网络电视台